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是指个体在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时自动化地感染对方的情绪,并且引起自身类似的情绪反应,它在人类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地共享对方的情绪并给予对方共情关注,以往研究表明无意识的情绪感染和对他人的共情关注受到人际关系的调节。当人际关系有矛盾时,共情主体会产生较低的共情关注,甚至当人际关系处于竞争状态时,主体会产生和客体完全相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本研究通过创建竞争情景,要求被试根据竞争对手的面孔表情(皱眉或微笑)完成情绪反应自我指向任务(判断竞争对手的输赢)和情绪反应他人指向任务(判断被试自己的输赢),并记录此过程的脑电反应。结果表明:在不对称的情绪共享的早期阶段,颞叶皮层所引起的N170模型在左右半球相反,说明不同的指向调节了被试对竞争对手面孔表情的加工。在MPFC脑区,自我指向条件下的皱眉面孔产生了更大的MFN,说明在有意识的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个体会分化出比他人指向更强烈的自我指向的情绪反应。另外,在不对称共情中,MFN的波幅与个体在自我指向下的"我输"评分相关显著。这些结果表明:在不对称共情反应在早期的无意识情绪感染阶段就已经产生,且在不对程情绪分享过程的有意识情绪分享阶段,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自我指向增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