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患者与小鼠的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特征及关联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ko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是最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约占世界人数的5%,其中以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最为常见。导致HT发生的潜在因素虽然尚未完全阐明,但现在病理上已经确定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肠道菌群的认识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在各种疾病中产生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发现。肠道中存在着人体70%的免疫细胞,发挥着强大的免疫作用,其中更是潜藏着人体内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近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菌群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影响,肠道菌群与AIT的联系也逐渐被受到关注。NOD.H-2h4小鼠是自发性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炎(Spontaneous autoimmune thyroiditis,SAT)经典动物模型,高碘喂养情况下,小鼠甲状腺组织免疫病理类型与HT相似,呈现淋巴细胞浸润与滤泡细胞破坏,并伴有血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升高,碘的作用与AIT的发展密切相关,近些年也陆续有文章报导碘元素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但碘营养、肠道菌群与AIT之间是否互有联系,目前还没有人进行探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菌群测序技术探讨在人群与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与AIT之间的关系。在人群实验中,明确AIT人群的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特征,探讨肠道菌群与人群甲状腺相关指标之间的关联。动物实验中,研究AIT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特征,探究甲状腺炎程度、碘营养等指标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联情况,为肠道菌群与甲状腺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与方向。研究方法:1、HT患者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以HT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排除上严格按照肠道菌群研究的标准,收集了HT患者(n=28)及健康志愿者(n=25)。我们记录了所有参与者的基本信息与甲状腺功能等临床指标,按照流程采集所有参与者的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采集血液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我们整合了上述所有资料,进行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2、AIT动物模型试验:使用高碘喂养的NOD.H-2h4小鼠构建AIT模型,同时设置NOD.H-2h4小鼠的高碘干预组(HI),以及无干预组对照组(CT)。高碘干预从小鼠出生后6周开始,干预共持续10周。干预结束后,按标准留取各组小鼠尿液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T组;HI组CD4+IL-17A+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T组;HI组CD4+IFNγ+TH1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T组(所有P<0.05)。基于16S r DNA测序的结果,我们发现HI组与对照组共有OTU607个,HI组独有OTU243个,对照组独有OTU281个,提示两组肠道菌群组成存在差异;HI组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较CT组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Co A分析存在分离趋势,提示两组受试者肠道菌群存在差异;经过Lefse分析与T检验,我们共发现6个组间差异菌属;将丰度较高的肠道菌群与临床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后,我们共发现8个菌属与甲炎评分呈显著相关、13个菌属与TgAb呈显著相关;17个菌属与尿碘浓度呈显著的相关。结论:AIT患者肠道菌群在其结果及功能方面有其特征,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我们的研究发现HT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主要集中在毛螺菌科及其下游菌属以及科林氏菌等菌属。动物模型方面,碘的干预对肠道菌群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毛螺菌科下游菌属与尿碘、TgAb、甲炎评分等指标也呈显著正相关,与人群实验相似。这可能是碘在AIT致病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点。
其他文献
目的:肌腱是连接骨骼肌和骨骼的致密结缔组织。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由创伤、年龄相关性退行性变或过度使用等原因引起。虽然随着手术技术和术后活动的增加,肌腱粘连的发生减少,但它仍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常常导致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肌腱来源的脱细胞基质具有天然肌腱的成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因此本研究试图利用肌腱脱细胞基质材料制备防粘连膜解决肌键损伤后粘连的问
目的: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不断优化其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包括患者自身情况对预后的影响和基于肿瘤基因改变导致的预后变化。对于患者自身的情况,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2等三种受体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最大,但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受体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研究很少。而随着高通量测序等一系列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基于基因组学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的分析越来越
研究背景: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患者的假体选择、围手术期管理、植入物的设计和手术技术等因素影响TKA术后临床疗效,而合适的植入物尺寸选择、关节线重建、软组织平衡和肢体力线的恢复,在手术中尤为重要。膝关节内翻是常见的关节成角畸形。膝关节内翻畸形发生时,影像学检查显示: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畸形、内侧关节间隙狭窄(或外侧关节间隙增宽)、下肢机械轴2
前言: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50%以上,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并伴随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GBM)恶性程度最高。目前胶质瘤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是手术最大程度切除,术后联合放化疗的Stupp方案,但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传统的胶质瘤临床前研究大多只关注胶质瘤细胞本身,而忽略了胶质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调控,同时缺乏了符合体内的三维空间和
目的: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占到所有肺癌的80%以上。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等。然而,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具有侵袭、转移能力的肿瘤。侵袭性和转移性也是这类恶性肿瘤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即使初次发现时已进行手术治疗并完全切除了肿瘤,术后也仍
目的:在中国,肺癌的发生率正在持续增加,它的出现给每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不仅如此,它也引起了社会的负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及小细胞肺癌已经成为肺癌诊断的常用术语。近几年,已经发现了一些致癌机制,例如EGFR突变,ALK融合等,这些致癌基因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靶标。但是,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的方法依旧是有限的,肺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依旧是最高的。尽管
目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人类死亡的两个重要原因。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目前最常用的广谱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之一,广泛应用在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肝癌和肺癌等患者的治疗中。然而,一部分肿瘤患者长期使用DOX后可出现明显的心肌损伤,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出现心肌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DOX所致的心肌损伤限制了其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目前临床上对DOX心肌损伤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继发于多种诱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质减少和骨骼微结构恶化为病理特征,伴有骨骼脆弱、骨折风险增加等临床症状。随着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增加,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治疗炎症和免疫介导的疾病,如过敏、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白血病。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中的一种。长期大量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
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类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为主要特征的骨关节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的同时,也为社会、家庭和患者个人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OA的发病具体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认为,软骨细胞的代谢异常是OA发病中的重要原因,与软骨细胞介导的软骨各成分损伤有关。在众多分解代谢因素中,金属基质蛋白酶作为一类重要的蛋白家族,与细胞外基质成分中II型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位居第二位的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的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主要为:一、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死亡、缺失,导致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兴奋性神经递质失衡,引起一系列症状。二、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异常聚集导致路易小体(Lewy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