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与社会效应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了人们相互连接与沟通的工具。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网民成了一种新的舆论群体。由于互联网使用的低门槛化使得人们能够畅所欲言,进而不断的产生了新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不断地发生变迁,能够深刻的反映出社会新的精神风貌,也在不断地映射出新时代网民的价值取向。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和变化是与时俱进的,应该结合近几年的社会变化来研究当下的网络流行语,进而揭示出不同的社会发展历程。网络流行语是个体化与群体化之间话语对抗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阐述网络流行语的演变机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动因。在样本选取上以2018—2020年这三年间的九十个热门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对于样本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时新性,且致力于对网络流行语方面进行丰富有趣的剖析。本文就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方面进行梳理,网络流行语是在技术变更、网络文化的发展、社会成员的努力创造和亚文化环境下群体的抗争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诞生的,并在社会、网民、商业利益和意见领袖等的带领下不断地推陈出新。而且本文结合了当下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不同情景进行了语境层面的剖析。其次,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层面进行梳理,网络流行语具有戏谑性、渗透力强和新奇性的传播特征,本文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使用主体的心理动因,受众是出于自我实现、内容满足、宣泄情感和群体认同的心理动因下进行使用的。接下来我们对网络流行语病毒式的传播模式和互动式的传播模式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三种不同类型的传播渠道分析了受众在垂直社区、公共社区和人际交往中的使用情况,以致力于深刻揭示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再次,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效应层面进行梳理,思考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现象。本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能折射出网民的社会价值观,并使人们在群体语言文化的狂欢状态下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我们把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分为正反两个方面,正面影响是维护社会的和谐和有利于媒介话语权的下方,反面影响是把关人审核的不严谨和文化样态的逐渐低俗化。以及分析人们面对负面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本文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走向问题,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受众的使用态度方面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本文从历时性的角度简单的回顾了网络流行语自身的演化历程,并对网络流行语语词发展的走向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梳理,详细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后期的归属问题,以便为网络流行语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更为直观的预测和把握。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维数据及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使用在科学研究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维数据通常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第一,高维数据本质具有稀疏性,同时有组结构,数据尽管具有较高的维数,但是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维数的数据以组的形式对特征起作用;第二,高维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常以动态产生,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新的数据流入数据集中;第三,高维数据会包含敏感信息,人们采集的大规模数据会包含大量的个人隐私.
二十世纪中期,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在《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中以斗争经验为切入点,展示出了工人阶级的动态形成过程,在之后发表一系列论文中,汤普森对工人阶级和工人阶级文化做了更加深入的阐述,这些最终建构起了他的工人阶级文化理论。汤普森所取得的卓越的理论成就以及其理论所产生的巨大的跨学科的影响让他被尊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一代宗师。本文围绕E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考古出土的玻璃珠进行了大量研究,业已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特别是科技考古研究者在玻璃珠成分分析方面建立了完整的研究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涉及的范围广,总体数据量大,而随着今后数据的不断累加,仅依靠传统人工的整理方法将难以达到对大量数据快速高效利用的目的,因此开发设计适合玻璃研究的专题数据库是目前开展进一步工作的基础。本项工作将有利于减少科研工作者的重复劳动,有助于高效汇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收集到了海量高维的敏感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且保护个人隐私成为了统计学、信息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关注的热点.现存的分布式算法并不具备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因此,开展具备隐私保护能力的分布式算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学位论文聚焦于基于差分隐私的分布式算法研究,具体地:(1)关注分布式存储的组结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文化因素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当今世界是文化软实力互相博弈、激烈竞争的世界,对外汉语教材中城市形象的建构关乎中国文化传播的命运。“时尚”与城市形象的融合无疑是一种标新立异,城市为时尚提供物理传播空间,时尚为城市塑造独特形象。城市时尚形象更是对中国新时代风貌的具体展示,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从对外汉语教材角度探讨中国城市时尚形象的建构,包
鼓励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养老压力,也为老年人提供发挥余热的机会,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社会交往需求,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互助养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聚焦于高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倡导低龄老年志愿者为其提供优质适切的服务。它对志愿者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中沟通能力是志愿者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亦影响低龄老年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在促进低龄老年志愿者的
城市形象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当下城市间竞争白热化的局面中,如何能凸显出城市自身特色,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而短视频的火爆则为城市形象提供了重要的传播窗口,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利用短视频进行城市形象的建构及传播,一大批政务抖音号相继开通,推动城市形象传播进入新阶段。对于城市形象传播而言,短视频沉浸式的传播体验塑造了城市形象传播的新生态,重建了城市的地方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节选自《课堂上的儿童文学:吸引终身读者》,作者是黛安·M·巴隆。本书通过分享儿童文学作品,注重对儿童文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本报告以本书的第一、二章为此次英汉翻译实践,旨在为未来探索此类文本翻译的研究者和译者提供一些建议。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应考虑译本的忠实性。因此,笔者选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本次的指导理论。同时根据文本类型,受众群体变换翻译技巧,让读者有着
混合模型的参数统计推断和计算问题是统计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变点检测及估计问题的相关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学、生物学及计量经济学领域.对混合数据集中存在的变点进行检验与估计对我们了解事物变化规律,做出相关决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带变点的混合模型中参数的统计推断与算法设计问题,主要考虑存在变点的混合位置模型及混合线性模型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于混合位置模型,通过假设检验,构造检验统计
笔者首先从程序性行政行为的概念开始,探讨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被划分到此种行政行为类型中,即程序性行政行为的认定问题。其次,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是否具备可诉性进行辨析,笔者认为程序性行政行为能够被司法机关审查,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从150个裁判案件(包括69号指导案例)入手,通过分析大量实务案件探求法院对程序性行政行为是否能够被起诉这一问题的态度。笔者发现,司法实践中对其可诉性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