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精神传承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n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质精神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研究者、教育者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优秀品质、作风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对地质事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地质类高校大学生作为地质精神培育传承的骨干群体,肩负着继承地质精神和光大地质事业的重要使命。在新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影响,加强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地质精神的培育和传承,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出一批地质精神的践行者、接班人以及宣传队。立足于中国地质精神的现有文献资料,通过梳理不同时期涌现出的地质精神内容,对地质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简要概括,同时,提炼出地质精神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促进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地质人才的培养和地质队伍的壮大,而且也丰富和细化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目前地质行业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方面是我国地质事业不断发展与强大,对地质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年轻一代地质人对地质行业的认可度不高,对地质工作的热情慢慢减弱,这就要求作为地质人才培育主渠道的地质类高校,要加强地质精神的传承工作。通过文献搜集,总结概括出地质精神传承的经验和地质大学在传承地质精神的现有做法,如:新生入学教育,地质博物馆参观和摇篮文化等,并进一步运用问卷对地质精神在地质类高校传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目前地质精神传承虽有成效,但整体效果不佳,学生对地质精神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不高,集体利益观念淡化,缺乏地质工作热情。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地质精神的传承。出现如上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地质精神现有传承方式单一,传承机制不健全以及地质专业学生就业不景气,导致学生对地质行业的自豪感和荣耀感降低,从而不利于地质精神的传承。针对地质精神传承的现存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要坚持传承的四个原则,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同时要通过宣传典型范例、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在思政课中渗透、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以及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等创新传承的方式方法,最后还要通过加强领导监管机制、建立评估体系与奖惩机制、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三方面进行制度保障,从而为地质精神的有效传承创造良好条件和提供有力保障,为地质精神的传承保驾。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洋地黄类药物所致在体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的特征,评价延迟后除极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静脉注射哇巴因结合程序电刺激建立三度房室阻滞犬室性心律失常模
建立高校教师流动机制能够克服高校教师的发展生态问题,尤其是教师终身制所带来的高校教师发展动力不足。高校教师流动仍然还存在无序化问题,这对于高校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的
初中物理学习具有一定难度,在解题时也需要物理思维,但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还不具备这一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试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基于此,文
非晶合金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界的研究开发重点,是一种极具潜力和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但由于传统工艺制备的非晶材料临界尺寸受到限制,导致
已有的立场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有监督或无监督方式训练立场分类模型,有监督模型训练通常需要大量有标注数据支持,而相比有监督模型,无监督模型的性能差距较大.为了降低模型训练
教材,狭义的来讲就是“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材料。随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它既能体现某一时期的教育发展水平,也暗示着这一时期社会对教育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研究既是思想政治理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们内在精神发展的需求。随着21世纪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日益数字化、网络化,网络信息时代以破竹之势正
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教育的均衡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尤其在幼儿教师资源的配置方面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幼儿教师体制不完
ARM微处理器是一种RISC芯片,具有 32位总线、功耗低、性价比高,非常适用于各种嵌入式智能设备。探讨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和开发,这种控制器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
《英语戏剧》选修课,不同于《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选修课,是一门专门讲授英语语言戏剧的高级选修课,戏剧文学轻松和愉快的课堂教学设计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有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