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质精神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研究者、教育者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优秀品质、作风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对地质事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地质类高校大学生作为地质精神培育传承的骨干群体,肩负着继承地质精神和光大地质事业的重要使命。在新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影响,加强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地质精神的培育和传承,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出一批地质精神的践行者、接班人以及宣传队。立足于中国地质精神的现有文献资料,通过梳理不同时期涌现出的地质精神内容,对地质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简要概括,同时,提炼出地质精神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促进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地质人才的培养和地质队伍的壮大,而且也丰富和细化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目前地质行业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方面是我国地质事业不断发展与强大,对地质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年轻一代地质人对地质行业的认可度不高,对地质工作的热情慢慢减弱,这就要求作为地质人才培育主渠道的地质类高校,要加强地质精神的传承工作。通过文献搜集,总结概括出地质精神传承的经验和地质大学在传承地质精神的现有做法,如:新生入学教育,地质博物馆参观和摇篮文化等,并进一步运用问卷对地质精神在地质类高校传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目前地质精神传承虽有成效,但整体效果不佳,学生对地质精神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不高,集体利益观念淡化,缺乏地质工作热情。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地质精神的传承。出现如上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地质精神现有传承方式单一,传承机制不健全以及地质专业学生就业不景气,导致学生对地质行业的自豪感和荣耀感降低,从而不利于地质精神的传承。针对地质精神传承的现存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要坚持传承的四个原则,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同时要通过宣传典型范例、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在思政课中渗透、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以及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等创新传承的方式方法,最后还要通过加强领导监管机制、建立评估体系与奖惩机制、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三方面进行制度保障,从而为地质精神的有效传承创造良好条件和提供有力保障,为地质精神的传承保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