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炭肥具有减缓肥料养分释放速率,改善土壤环境和减轻农田病虫害等诸多优点,同时,将生物炭与传统化肥复合制备生物炭肥既能解决生物质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又能减少传统化肥使用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本文以稻壳生物炭、尿素为原料,通过不同成型方式制备了三种具备缓释效果的新型稻壳炭基尿素肥。通过研究成肥工艺/技术参数对稻壳炭基尿素肥成型、养分释放性能和内部结构的影响,探讨稻壳炭与尿素之间的成型机制和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706074);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A020210073、2016A0202210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炭肥具有减缓肥料养分释放速率,改善土壤环境和减轻农田病虫害等诸多优点,同时,将生物炭与传统化肥复合制备生物炭肥既能解决生物质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又能减少传统化肥使用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本文以稻壳生物炭、尿素为原料,通过不同成型方式制备了三种具备缓释效果的新型稻壳炭基尿素肥。通过研究成肥工艺/技术参数对稻壳炭基尿素肥成型、养分释放性能和内部结构的影响,探讨稻壳炭与尿素之间的成型机制和养分释放机制,为稻壳炭基尿素肥的工业化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系统的研究了热解温度对稻壳炭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稻壳炭对水溶液下尿素态氮的吸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从350℃升高至650℃,稻壳炭的炭得率、挥发分含量、官能团数量等逐渐减少,而p H值、固定碳含量、比表面积等逐渐增加。稻壳炭对尿素态氮的吸附能力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通过对吸附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发现吸附行为由单核、双核的物理吸附、表面化学吸附和粒子内扩散机制协同作用。2、根据尿素晶体加热熔融-冷却结晶的相关理论,以稻壳炭和尿素晶体为原料,以熔融尿素为“粘结剂”,采用熔融尿素渗透的方法制备了稻壳炭基尿素肥(RHBF),研究了成型工艺参数对RHBF成型性能,养分释放性能和内部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150~155℃,加热时间为18~22 min,炭/肥比例为1:1~1:1.5,生物炭粒径为75~120μm,稻壳炭热解温度为550~650℃时,RHBF的成型性能达到最佳。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重结晶后的尿素晶体充分渗入到稻壳炭孔隙内部,界面融合良好,二者通过固体桥、机械互锁的形式相互结合,并且通过形成氢键进一步增强了分子间结合强度。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养分释放曲线呈现“S”型发展,养分释放主要分为缓慢释放、快速释放和极缓慢释放三个阶段,其养分释放速率主要受到氢键力、孔道吸附力作用的影响。3、使用万能试验机采取热挤压的方式制备了稻壳炭基尿素肥(P-RHBF),通过控制各成型技术参数,对P-RHBF的力学性能和养分释放性能进行调控。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各项成型指标,P-RHBF的较佳成型参数范围为:加热温度130~135℃,成型压力1.0~1.5 KN,炭/肥比例2:1,醋酸酯淀粉添加量2~4%;与RHBF相比,P-RHBF可以缩短稻壳炭基尿素肥的成型时间和降低加热温度。养分释放结果表明,醋酸酯淀粉作为添加剂可以有效降低养分释放速率,且释放周期随着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延长,表现出了优异的缓释性能。4、采用流延法制备了稻壳炭/醋酸酯淀粉-尿素(RHBC/AS-UR)复合膜,以复合膜为外膜制备了包膜稻壳炭基尿素肥,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比分析了纯尿素与包膜稻壳炭基尿素肥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稻壳炭可以均匀的分散于RHBC/AS-UR复合膜中,并与尿素-醋酸酯淀粉形成新的交联体结构,界面融合良好,此外,相比醋酸酯淀粉膜,RHBC/AS-UR复合膜的热稳定性能和抗拉力学性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养分释放结果表明,包膜稻壳炭基尿素肥的释放速率随RHBC/AS-UR复合膜中尿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当尿素添加比例为18.2%时,包膜稻壳炭基尿素肥的释放速率最慢,总释放率最小。
其他文献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全球柑橘产业造成巨大威胁。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不仅是柑橘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重要媒介昆虫。当前化学农药滥用导致严重的昆虫抗药性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通过生物防治控制柑橘木虱是绿色植保的未来趋势。本文通过分离鉴定分析了柑橘木虱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比较了柑橘木虱感染黄龙病菌后的内生菌群结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植物,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前景的特色果品之一。目前荔枝选育种工作已经开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实生选种方面,难以育成熟期错开、大果优质和丰产稳产集于一身的品种。人工杂交则可望克服实生选种的局限性,培育优点更多、缺点更少的优良新品种,进而用于改善荔枝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
鸡新勋恙螨是放养肉鸡常见的体外寄生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发病较为严重。鸡新勋恙螨的幼虫寄居在鸡体皮肤内,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造成鸡体组织反应较大,在鸡体皮肤形成痘疹样病灶。由于目前我国黄羽肉鸡朝着屠宰后光鸡销售的模式转型,光鸡带有新勋恙螨病灶会影响胴体卖相,进而严重影响养户及公司的经济利益,因此本病的防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对采自广东云浮和福建莆田的鸡新勋恙螨
冠果蝇亚科(Steganinae)是果蝇科(Drosophilidae)的两个亚科之一;白果蝇属(Leucophenga)是冠果蝇亚科的最大类群。当前,冠果蝇亚科及白果蝇属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较少。迄今为止,Gen Bank上可利用的完整或不完整的果蝇科线粒体基因组只有果蝇属(Drosophila)的23种。本研究尝试以线粒体基因组为切入点,通过低覆盖度的全基因组测序获得冠果蝇亚科13属77种,包括
蕨类植物作为维管植物的第二大类群,在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基因组小、拷贝数高、进化保守的特点,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能从单个基因到基因组水平为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RPS12(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unit 12)在核糖体30S小亚基形成的起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蛋白在植物中由叶绿体rps12基因编码。对于不同植物,其r
辣椒(Capsicum spp.)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辣椒在世界各国都有栽培,其中中国是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但由于辣椒并非我国原产,国内辣椒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尤其缺乏优质抗病抗逆的材料,利用目前现有的栽培品种较难在育种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所以迫切需要引入野生辣椒资源。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是研究重要农艺性状分子遗传基础的重要材料。目前已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大多集中在大田作物中,例如水稻、玉米、
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ulmonary hypertension syndrome,PHS)是一种常发生于快速生长肉鸡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由于其发病原因复杂,难以单纯通过饲养管理防控。该病病初无明显症状,被发现时通常已接近出栏日龄,由此造成严重损失。通过控制肉鸡的生长速度可以预防PHS,但有悖于高效生产的原则。所以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药物成为迫切需要。我国传统医学已发展多年,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
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是防治害虫的优良蜂种,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是完全感染Wolbachia并行孤雌产雌的品系。本实验采用高温胁迫的办法对螟黄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进行处理,研究了高温持续胁迫(全世代胁迫)和短期胁迫(幼虫期胁迫24h后恢复至正常温度)下,两种赤眼蜂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变化;同时,对高温持续胁迫多代后短管赤眼蜂体内Wolbac
MSTN是控制肌肉生长的负调控因子,也是近些年重点研究的影响畜禽瘦肉率、改善肌肉品质的重要调控基因。Mef2C基因属于Mef2家族,参与骨骼肌肌纤维形成,且促进慢肌纤维的形成。为获得肉质鲜美且能稳定遗传表达的转基因鸡,本实验采用CRISPR/Cas 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MSTN基因Cas 9敲除载体、MEF2C基因的g RNA-Cas9插入真核表达载体和Mef2C基因打靶载体,从细胞水平到动物个体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HPLC-MS/MS)通过建立24%盐霉素预混剂在肉鸡组织样品(肝脏、肾脏、皮脂、肌肉)的残留检测方法,对其在肉鸡体内的残留消除进行研究,并对该预混剂在SD大鼠的慢性毒性进行评价。选取240只健康的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50~7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 mg/kg·bw)、低剂量组(3 mg/kg·bw)、中剂量组(9 mg/kg·bw)、高剂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