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公鸡慢羽亚型的羽毛发育与体重性能的研究

来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nge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的快慢羽性状是描述初生雏鸡羽毛生长速度的性状,由性染色体上4个等位基因(Kn、Ks、K、k)和常染色体上3个等位基因(T、ts、t)控制,影响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的生长。因快慢羽等位基因作用的不同,构成了快慢羽雏鸡羽毛表型的多样性。在雏鸡出壳24 h内,可用肉眼自别雌雄。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相对差值,将快羽分为2类亚型:R1型(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5 mm以上)和R2型(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2-5 mm);慢羽分为6类亚型:微长型L1(覆主翼羽比主翼羽短2 mm以内)、等长型L2(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微长型L3(覆主翼羽比主翼羽长2 mm以内)、倒长型L4(覆主翼羽比主翼羽长2 mm以上)、未出型L5(主翼羽未长出),未出型L6(主翼羽、覆主翼羽均未长出)。快慢羽性状属于伴性遗传,广泛应用于羽速的自别雌雄。纯合(以下简称“Ho”)慢羽公鸡(ZKZK)与杂合(以下简称“He”)慢羽公鸡(ZKZk)K基因的剂量效应不同,其羽毛生长存在差异,研究其羽毛生长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构建高效的自别雌雄体系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本研究首次基于慢羽6种亚型分类方法,探究了清远麻鸡M系纯合慢羽公鸡(QYM)与天农麻鸡商品代慢羽公鸡(TNM)主翼羽生长、覆主翼羽生长、尾羽生长、主翼羽成熟性能及体重增长6方面工作,其结果如下:1、观测0-42日龄QYM与TNM各亚型主翼羽生长。结果表明,生长速度符合:L1>L2>L3>L4>L5>L6。QYM与TNM各亚型主翼羽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3周龄和2-4周龄。主翼羽绝对生长曲线呈钟状对称正态曲线,相对生长曲线均呈(反)抛物线形,均符合一般性状生长规律。2、观测0-42日龄QYM与TNM各亚型覆主翼羽生长。结果表明,1-2周龄未出型Ho L6最短,3-6周龄发生转置为最长的亚型。1-6日龄各亚型生长迅速,7日龄后迅速下降,21日龄后趋势平稳,L6生长高峰出现在2周龄。相对生长曲线均呈(反)抛物线形,符合一般生长规律;绝对生长曲线呈指数函数形式。3、以第3根和第4根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相对差值为代表进行快慢羽雌雄鉴别切实可行。慢羽亚型公鸡精确鉴定以出雏后24小时内最佳;QYM和TNM慢羽羽型精确鉴定时间分别为1-5日龄与1-3日龄。4、观测0-11周龄QYM与TNM各亚型尾羽生长。结果表明,生长速度符合:L1>L2>L3>L4>L5>L6。5、观测4-11周龄QYM和TNM慢羽各亚型公鸡主翼羽成熟数量、首次羽毛成熟的周龄及更换。结果表明,L1、L2和L3羽毛成熟性能最好,未出型L6较差,此现象与羽毛成熟速度有关。6、QYM与TNM公鸡主翼羽与体重生长相关程度优于尾羽。本研究从不同基因型方面探究了慢羽各亚型公鸡主翼羽、覆主翼羽和尾羽生长、主翼羽成熟性能及体重生长规律,提出了羽毛生长、羽毛成熟性能及体重增长优良的亚型,为清远麻鸡慢羽公鸡精准表型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玉屏风多糖(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s,YPF-P)已被证明具有显著增强免疫调节的活性。在前期实验中,本课题组已掌握了YPF-P的制备工艺,并对玉屏风多糖中各单糖成分的组成进行了分离与鉴定。为了探索YPF-P的药用价值,拓宽临床应用范围,课题组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得玉屏风多糖脂质体(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 Liposomes,YPF-PL)新剂型。
衰老是自然界每个个体生命的必经历程,皮肤是生物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机体衰老过程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器官之一。皮肤衰老受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受紫外线辐射累积的影响,长时间暴露于UV中会引起皮肤DNA损伤,从而引起细胞衰老、皮肤病甚至皮肤癌等疾病。皮肤作为免疫的第一道屏障,对动物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来源丰富,是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中。由于MSCs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增殖能力强等优点,是干细胞临床应用首选的种子细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猫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伴侣动物,饲养量大幅增加,宠物福利也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猫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上常见的疾
犬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临床多发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常规疗法对病情严重患犬效果有限。干细胞疗法是近十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以人或鼠为模型的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包括肾脏在内的多种组织的损伤展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MSCs治疗犬AKI的研究甚少,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本文用庆大霉素处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猪神经系统紊乱、呼吸系统疾病、生殖障碍和发烧的急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主要损害母猪和哺乳仔猪,主要症状是母猪繁殖障碍,哺乳仔猪神经症状、呕吐及腹泻死亡。2011年底首先在天津暴发免疫过经典疫苗的生长育肥猪表现神经症状而死亡的新流行猪伪狂犬病现象,到目前为止,新暴发的猪伪狂犬病已在我国各个地区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猪病,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同时也是当今危害养猪业最重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严重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的发展。猪败血型链球菌C群弱毒菌株ST171是生产猪链球菌弱毒活疫苗的专用菌株;PCV2的唯一结构蛋白Cap,包含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表位,刺激机体能获得保护性免疫反应,是疫苗和诊断试剂研究的靶蛋白。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
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1,BoHV-1)是一种对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感染宿主种类较少,其中牛是该病毒最重要的宿主。该病毒感染人的情况尚未见报道,但是BoHV-1可以有效感染并杀死多种人类肿瘤细胞,包括来自肺、乳腺、骨骼及前列腺等肿瘤细胞。目前该病毒在肿瘤细胞中复制的分子机制报道较少,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福利养殖的关注,交叉喙这一畸形性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通过传统选育无法将这一表型完全淘汰。本研究以惠阳胡须鸡交叉喙表型为出发点,分别从形态学、候选基因、基因组学3个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交叉喙表型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解剖及测量交叉喙鸡面部表型的相关指标来分析成因,然后检测了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在不同严重程度的
菌株筛选是微生态制剂研发的重点。具有宿主特异性的乳酸菌被认为是生产微生态制剂的优良候选菌株。因此,本试验旨在分离筛选对鸭益生作用的同源乳酸菌,从而为肉鸭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一:通过抑菌实验、耐胆盐实验、模拟胃肠实验、耐药性实验、生长特性等多方面实验,从健康鸭肠道中分离筛选乳酸菌菌株。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 RNA测序鉴定。然后进行室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sp.zooepidemicus,SEZ)属兰氏分群的C群链球菌,是引起多种哺乳类动物疾病的重要病原。SEZ在我国主要引起猪链球菌病,对养猪业的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炎症小体是调节caspase-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激活的先天免疫系统受体和传感器,激活后的caspase-1可促进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成熟和分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