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安特警是公安机关中一支重要打击力量,在暴恐犯罪、群体事件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等原因,特警作为最强调纪律和层级分明的科层组织,在队伍管理上遇到了瓶颈,特别是在激励机制的建设上没有与时俱进,远远滞后于其他警种,制约了这支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求层次理论作为激励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分析特警队员的动机和行为起点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可以从人的角度去分析动力不足的问题;科层制作为公共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安特警是公安机关中一支重要打击力量,在暴恐犯罪、群体事件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等原因,特警作为最强调纪律和层级分明的科层组织,在队伍管理上遇到了瓶颈,特别是在激励机制的建设上没有与时俱进,远远滞后于其他警种,制约了这支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求层次理论作为激励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分析特警队员的动机和行为起点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可以从人的角度去分析动力不足的问题;科层制作为公共部门的组织形态与管理方式,其理论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对特警队伍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制度上揭示激励机制起作用的深层次原因,对我们提高措施的理性和高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近现代激励相关理论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阐述G市特警队伍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需求失衡的问题,采取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运用科层制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和重要切入点,去深入分析G市特警队员的需求难以满足和特警队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成因。调查发现职业认同感不强、交流沟通不顺畅、学习培训形式化、表彰晋升难认可、职业规划不合理等措施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进而影响了特警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工作效率,制约了这支队伍的发展。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利用收集的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报告等,归纳总结了部分特警队伍在克服传统科层组织带来的困境中寻求变化和发展,以及在满足队员需求,促进队伍发展上运用激励措施的先进经验,结合G市特警队伍实际进行总结借鉴,以期通过组织路径进行总体规划,实施流程重构;通过思想路径融入人本理念,转变管理意识;通过制度路径建立健全机制,保障激励效果,三管齐下提出改进队伍激励措施的优化对策,促进特警队伍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和队员的自我价值实现。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澳门教育和澳门中华教育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澳门教育历史沿革、澳门中华教育会历史发展进行系统回顾,分析总结澳门教育在公民道德教育、教师管理、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经验成果,突出体现澳门中华教育会在澳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功能,并为澳门教育发展指明未来路向。对澳门教育历史的回顾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澳门教育的背景;二是澳门官立教育、教会教育、华人教育、师范教育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三是新中国成立
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是当下大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体因长时间和高强度使用社交网络,不可控制地在社交网络中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带来了较多心理苦恼和生理不适反应,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心理健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状态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成人依恋是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状态和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有关。本研究从成人依恋的两个维度(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
1872年4月30日,《申报》在上海创刊,这是我国近代出版发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从1872到1949年,一共历经77年,这份报刊完整地记录了这段时间的社会状况、重大事件以及风土人情,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在创刊号中,公开表示欢迎“骚人韵士”投稿,“概不取值”(1)。随着来稿件数不断增多,报馆于1872年11月11日,推出增刊《瀛寰琐记》,这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之一;
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完成了建国以来的“十三个”五年计划,2021年又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从在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目标转变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已经开启。近年来随着各地关于美丽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相关政策以及发展和弘扬红色文化政策的陆续出台。赣南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我国红色文化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就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相结合。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持之以恒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解决我国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和方向不准问题。2018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
中国的“局部抗战”不仅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在战争局势不断紧张的国际形势下,国共两党报刊均加大了对国际新闻的报道比重。这些国际新闻报道通过分析、研判国际局势,向读者介绍国际战况,激发人民参战热情,同时也向世界报道中国战事情况,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本文主要以局部抗战时期的政党机关报《红色中华》和《中央日报》为代表,选取两报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7
19世纪后期,平阴、肥城两县农村因受频发的自然灾害影响而陷入到“普遍贫困”中,是时基督教势力也进入该地,两县地方社会中形成了新的群体——教民。民教双方在精神信仰、争夺生存资源等方面的冲突愈演愈烈,为两地反洋教组织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当地的大刀会和拳会逐渐发展成为泰安地区一股较强的打教力量。到了世纪之交,鲁中地区反洋教活动渐入高潮,给平阴、肥城两县的治安形势带来挑战,“卜克斯案”便由此发生。该案过后,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三农问题”又一次在报告中被提出。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实施对乡村治理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乡村治理不断发展的基础是“治理有效”。改革开放之后,乡村治理的主体在不断的发展,治理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乡村治理的体系也更为完善,然而在农村的现代化以及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乡村的治理结构问题相对突出,乡村治理的主体发展存在缺陷,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电影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受众者,开始争相使用微电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一台单反相机就满足了学生对电影制作的好奇心,使得微电影在校园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当前新媒体技术不仅让微电影制作变得简单,也让微电影的“微”特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中职学校通过优质微电影塑造积极乐观、奋发图强的校园文化,举办各种微电影活动,促使学生
城镇化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纵观我国城镇化历程,从建国初期的缓慢发展到改革富国时期的快速推进,是以大规模的人口空间迁移为核心的城镇化,如今我国正在寻求从“求富”向“强国”转变,指导城镇化建设的理念已不再是“如何发展”和“快速发展”而是“如何更好地寻求新发展”。2012年,“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党的十八大中正式提出;并在两年后的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