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以生产工序为主的产品国际分工体系在全球迅速重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成为当前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更是我国参与国际循环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凭借对研发设计和零部件制造等战略环节的关键技术掌握,在全球范围实施采购战略、构建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以获得高附加值,一直主导着“微笑曲线”的上下游,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尽管能通过承担外包参与全球化生产,但大多数处于获利甚微的价值链低端制造环节。金融作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其发展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来说,金融发展可缓解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工业企业的融资约束,促使工业企业开展生产性和研发性活动,承接更高资金依赖与高附加值生产环节,从而促使该行业全球价值链水平的提升。然而,一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不相适应时,会对一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造成不利影响,使得制造业企业面临严重的外部融资约束,由此被“锁定”在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制造环节,阻碍了制造业企业沿工艺、产品、功能和链条路径参与全球价值链升级。基于以上背景,当前金融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如何?金融市场发展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不同的金融市场发展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如何通过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等等,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亟需研究和解决。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以金融发展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等为基础,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系统性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作用机理、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全文由八章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相关范畴的界定等;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对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回顾和评述;第三章对金融市场发展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事实与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中国制造业整体及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纵向时间演进趋势和国际比较分析,以及金融市场对制造业的支持现状分析等;第四章理论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如何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构建金融市场及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和风险投资等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说;第五、六、七章共同组成了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利用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分别实证检验了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和风险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中介机制和行业异质性。第八章结论与政策建议,即对全文进行总结,进而提出加快金融发展、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政策建议。通过系统性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第一,金融市场发展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现实考察和理论分析结果主要有两方面结论:一是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规模和支持力度整体上升,债权融资是主要方式,股权等其他融资方式占比越来越高;二是金融市场发展通过规模经济机制、研发创新机制、效率提升机制和成本节约机制等四个渠道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组织、制度、管理等要素,从而促使制造业企业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行业升级,以及影响产业朝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中高端环节延伸,进而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第二,信贷市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分析结果主要有三方面结论:一是银行信贷直接规模和银行业集中显著抑制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和获利能力的提升;但信贷资源经二次分配,以及“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信贷资源行业投放规模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指数影响不显著,但对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获利能力影响显著为正,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动态面板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二是异质性分析检验发现,信贷资源配置对自然资源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份额份额较大的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获利能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三是经中介机制检验发现,信贷资源配置通过规模经济和成本节约两个机制影响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获利能力。第三,股票市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分析结果主要有三方面结论:一是股票市场股权融资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指数和获利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考虑内生性、动态面板回归和分期样本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二是异质性检验发现,股票市场对自然资源密集型、有形资产份额较大、研发强度较高、外部融资依赖度较小等制造业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获利能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三是中介机制检验得出,股票市场通过规模经济效益、研发创新效应和效率提升效应三个渠道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通过研发创新和成本节约效应提升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获利能力。第四,风险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分析结果主要有三方面结论:一是风险投资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指数和获利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考虑内生性、动态面板回归和分期样本回归等稳健性检验依然显著。二是异质性检验发现,风险投资对无形资产份额较大、非自然资源密集型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和技术等级较高行业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三是风险投资通过研发创新渠道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但仅通过规模经济和成本节约机制提升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获利能力。本文主要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初步构建金融市场发展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丰富金融—增长相关理论研究。以往研究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或融资约束对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产业比较优势等影响研究。本文将现有研究拓展至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层面,重点分析金融市场发展通过规模经济、研发创新、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等四个渠道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同时以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充实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相关联的理论研究。(2)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微观学术文献,从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三个维度系统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以往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的关系主要从宏观视角围绕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方面综合展开或以单一某金融市场展开分析,本文以金融市场发展为切入点,专门分析了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不同优势,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三个不同的金融市场发展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影响中介机制和影响的行业异质性,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了金融发展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3)采用多维度测度指标和计量回归方法,使实证结果更加科学。一是借助世界投入产出表和已有文献构建测度指标,从六个不同的维度刻画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和获利能力;二是将Wind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匹配处理,实证检验股票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发展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中介机制和行业异质性;三是利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动态回归和样本分期等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尽可能消除现有研究中存在遗漏变量和存在因果关系等带来的估计偏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