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直是国家课题指南的重点研究内容。尤其是现在农村隔代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农村未成年的孩子在爷辈们的教育下成长。一方面由于爷辈们对孙子们溺爱有加,另一方面由于爷辈们本身的教育水平有限,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这些未成年农村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文件为方针,运用德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研究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诸如心理问题突出、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意志薄弱和道德行为偏差等,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在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中,教育至为关键,而作为施教主体之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施教过程中的理念和行为皆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错位和缺失等现象。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实际,针对我们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当前,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加强心理疏导”的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切实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将注重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与讲求教育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有机地结合。如此,方能真正改进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