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其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排名第三。骨肉瘤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然而,通过外科手术很难确保肿瘤细胞被完全清除,残留的骨肉瘤细胞可以在骨组织内和周围存活,从而导致肿瘤复发。为了彻底清除肿瘤细胞,外科手术结合术后辅助化疗已成为骨肉瘤的标准治疗策略。然而,全身化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脱发、呕吐和骨髓抑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其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排名第三。骨肉瘤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然而,通过外科手术很难确保肿瘤细胞被完全清除,残留的骨肉瘤细胞可以在骨组织内和周围存活,从而导致肿瘤复发。为了彻底清除肿瘤细胞,外科手术结合术后辅助化疗已成为骨肉瘤的标准治疗策略。然而,全身化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脱发、呕吐和骨髓抑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基于生物材料的疗法例如靶向疗法、基因疗法、光热疗法(PTT)、光动力疗法、药物递送系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PTT是指在近红外光(NIR)的照射下,通过光热转换剂的热效应消融病变的局部治疗方法。黑磷纳米片(BPNS)自2014年首次从块状黑磷(BP)中剥离以来,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BPNS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带隙、较高的消光系数,与其他二维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光热转换效率,是理想的PTT纳米材料。水凝胶在许多方面与天然组织相似,具有良好的药物储存能力和长效缓释等优点,在药物递送和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局部的滞留效应,能够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减少全身用药的副作用,显著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提高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因此在抗肿瘤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拟将BPNS和阿霉素(DOX)封装在壳聚糖水凝胶(CS)中以制备BPNS/DOX/CS,并研究其对肿瘤的消融能力。研究目的:探讨负载了BPNS和DOX的可注射壳聚糖水凝胶光热-化疗联合治疗骨肉瘤的性能。研究方法:通过液相剥离法制备了BPNS,然后将BPNS和DOX封装到壳聚糖温敏性水凝胶中得到BPNS/DOX/C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径分布仪对BPNS进行表征。采用试管倒置法研究BPNS/DOX/CS的相转变时间。在NIR的照射下使用红外热成像仪评价了BPNS/DOX/CS体外光热效应和光热稳定性,采用多功能酶标仪评价了DOX的体外释放。采用CCK-8法评价了BPNS/CS的体外生物相容性。采用活死染色法评价了BPNS/DOX/CS的光热抗肿瘤特性。通过小鼠荷瘤实验研究了BPNS/DOX/CS的体内肿瘤消融能力;在治疗结束后通过主要脏器的HE染色分析和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评价了BPNS/DOX/CS全身毒性。研究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了BPNS和BPNS/DOX/CS。SEM显示BPNS具有均匀的二维片状形态。BPNS/DOX/CS在37°C的环境中10分钟就可实现溶胶-凝胶转变。体外光热实验证明BPNS/DOX/CS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和光热稳定性。细胞毒性实验表明BPNS/CS对L929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体外和体内抗肿瘤实验表明BPNS/DOX/CS具有显著的抗肿瘤能力,且在体内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毒性。研究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BPNS/DOX/CS载药治疗平台,该平台可以在生理温度下实现快速的溶胶-凝胶转变,通过PTT与化疗的联合能够显著杀伤肿瘤细胞和组织。该治疗平台在肿瘤的局部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实现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其他文献
背景: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的失衡、肌细胞氧化损伤、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紊乱等众多因素都与肌少症(sarcopeni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温需求因子2(High temperature requirement factor A2,HtrA2/Omi)是一类由细胞核编码的定位于线粒体的丝氨酸蛋白酶。HtrA2/Omi蛋白276位丝氨酸错义突变的神经元退变2(motor neuron dege
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数以百万人死于直肠癌,作为一种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和进展的原因即使是目前也不能详尽。以往人们认为TNM分期在决定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如果抛开肝、肺等远处转移,即使是相同的N分期和T分期,患者的预后也大不相同,于是欧洲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和北美放射学
介绍以环氧丙烷为原料,用两步法制备2-甲基哌嗪,总收率60.2%。
目的探讨高IgM综合征的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治疗,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例X连锁高Ig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的文献。结果该患儿以反复呼吸道感染起病,入院后免疫功能检查提示IgG、IgA明显降低,IgM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患儿外祖父母、父母、姨母、姨父、表兄妹以及弟弟免疫五项(IgG、IgA、IgM、补体C3、C4)均正常。患儿行基因检测,家
党建引领银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政治层面、思想层面、组织建设层面三个维度着手,确保党组织方向不偏离主线。本文就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建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在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力建设实践策略的基础上,从内外部和谐环境建设、凝聚力量、合规发展三个方面得出启示。
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其中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ACo A)的发病率最高。ACo A在治疗过程中常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低钠血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使患者病情加重,不但可以使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可能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由于ACo A与下丘脑、垂体
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能促进腹部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换药痛苦,还能减轻医疗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但由于工业化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其价格昂贵,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而我们根据工业化VSD的基本原理,利用临床上容易获得的低廉材料,设计了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简易VSD),并应用于临床,而本研究目的就是
研究目的:汇总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病理检查及预后情况),了解不同年龄层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的倾向性及差异,从而提高不同年龄阶段、有类似临床表现的人群对于结肠癌、直肠癌等疾病的筛查意识,从而实现相应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高相关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研究对象及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住院患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具有很好的融合率和临床成功率,可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因此被视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术式。然而,这种内固定兼节段融合的方式丧失了病变节段的活动能力,致使相邻节段活动能力代偿性的增加,从而加速了相邻节段的退变。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和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脊柱手术逐渐从开放手术向微创手术转变。内窥镜下颈椎微创手术主要分为后路内镜下颈椎椎间孔成形术(Posterio
目的:探讨BMI联合腰围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因罹患结直肠癌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及治疗的18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统计患者BMI、腰围、伴随疾病、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术后发热、吻合口瘘等)基本情况。本研究结果将评价肥胖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为9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