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疾病之一。乳房炎分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大类。临床型乳房炎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容易被发现;而隐性乳房炎没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需要借助诊断试剂或仪器才能检测出,乳房炎大多以隐性型的形式存在。当乳房发生炎症时,乳腺组织受到损伤,乳汁分泌机能发生障碍,导致牛奶产量的下降和牛奶中体细胞数(SCC)的升高。此外,一部分隐性乳房炎病例还有可能发展为临床型乳房炎,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抗生素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容易导致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所以目前不主张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治疗。
胸腺五肽(TP-5)是构成胸腺生成素Ⅱ(ThymopoietinⅡ)中活性基团的一个五肽片段,是一种免疫调节剂。本论文研究观察用TP-5治疗隐性乳房炎患牛后牛奶中SCC和细菌变化,为临床上应用TP-5治疗奶牛的隐性乳房炎提供依据。
将患隐性乳房炎的50头奶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3个试验组,分别在乳房淋巴结内注入低、中、高剂量的TP-5;阳性药物对照组,在乳房内灌注“乳炎”(主要含有林可霉素和新霉素);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的1、2、3周分别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计数(SCC)和细菌学检查。停药后连续4天每天采样奶样进行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经药物治疗后,各组感染乳区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牛奶中SCC减少的幅度依次为TP-5高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TP-5中剂量组>TP-5低剂量组。“乳炎”治疗组在停药后3天仍可在牛奶中检测出抗生素残留,而TP-5治疗的奶牛则检测不出抗生素残留。因此, TP-5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治疗作用,并且不会在牛奶中造成抗生素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