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机-无机金属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大的光吸收系数、长的载流子寿命、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以及低成本等优势,因此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虽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已经取得了飞快的发展,但是在推进PSC产业化进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其中,钙钛矿薄膜的质量是影响PSC光电转化效率和环境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制备得到形貌可控,均匀覆盖的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对提高PSC的效率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使用简单高效的添加剂或界面修饰方法制备得到高质量钙钛矿薄膜,通过对薄膜的基本性质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了其对PSC光电转化效率及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如下所述:第一章:简述了PSC的发展历史、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研究现状,阐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章:总结了实验过程中所用的试剂、仪器以及表征方法。第三章:通过两步旋涂法将乙酸甲胺(MAAc)离子液体添加剂引入到碘化铅(PbI2)前驱体溶液中,以增强钙钛矿薄膜的形貌和光伏性能。本章研究了MAAc对钙钛矿薄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含有MAAc添加剂的PSC的光电转换效率可达17.07%,高于不含MAAc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14.54%)。第四章:将乙酸镁(MgAc2)添加剂引入到PbI2前驱体溶液中,采用两步旋涂法制备钙钛矿薄膜,通过Mg2+和Ac–的协同作用提高钙钛矿薄膜的质量。本章研究了MgAc2改善钙钛矿薄膜性能的机理,使得含MgAc2的PSC较初始PSC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17.76%)。第五章:使用疏水性分子硫代水杨酸(TSA)处理钙钛矿膜表面,通过钝化缺陷以增强PSC的稳定性。本章主要阐明了TSA分子与钙钛矿表面的相互作用,经过TSA钝化的PSC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18.09%,并且稳定性有较大的改善。在相对湿度为30%的空气中存放15天,可保持初始效率的89.98%,而初始PSC仅可保持初始效率的78.02%。第六章: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使用MAAc和MgAc2添加剂改善薄膜的形貌,提升PSC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使用TSA钝化剂对PSC的稳定性进行了改善。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提高PSC性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