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失误不论是在跨文化交际还是在同一文化内部的交际中都是常见现象。语用失误最初是由Jenny Thomas提出的。只要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Thomas把语用失误分成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知识掌握不够、对语言本身使用不当所导致,相对比较容易解决。而社交语用失误与文化紧密相关,涉及日常交流的各个方面,例如:招呼和称谓,致谢和恭维,请求或提供帮助以及表达谦虚等等,相对更难以解决。其中由于称呼语的使用不当而导致的语用失误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语用失误会使交际双方产生不悦甚至愤怒敌对的情绪,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他们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有的仅局限于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同一文化内部语用失误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从说话人角度进行的,而往往忽视了听话人的因素,对称呼语引起语用失误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称呼语是传递给交际双方的第一信息,其不当使用会引起语用失误,因此关系着交际的成败。而称呼语在众多文学作品里使用广泛、出现频率极高。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对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创作的经典小说《喜福会》中称呼语引起的语用失误进行了研究,揭示文章主旨:称呼语语用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使用者,具体的说是英语读者、汉语读者(母语为汉语并能够读懂英语的中国人)或小说中的人物本身,在交际过程中忽视了对交际语境各因素的动态顺应。此外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减少或避免语用失误的措施,希望能为语言学习者和语言教学提供帮助,最终使交际者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