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发酵酒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营养价值。黄酒发酵环境富含各种氮源,酿酒酵母对不同氮源的利用存在偏好性,而黄酒发酵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与酵母对氮源的偏好性利用有关。氮代谢及其调节已被证明在蛋白质、氨基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黄酒酵母作为一种酿酒酵母,广泛用于黄酒的生产发酵。但是黄酒中过量的有害物质阻碍了黄酒工业的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氨基甲酸乙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发酵酒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营养价值。黄酒发酵环境富含各种氮源,酿酒酵母对不同氮源的利用存在偏好性,而黄酒发酵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与酵母对氮源的偏好性利用有关。氮代谢及其调节已被证明在蛋白质、氨基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黄酒酵母作为一种酿酒酵母,广泛用于黄酒的生产发酵。但是黄酒中过量的有害物质阻碍了黄酒工业的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EC主要由酒中的乙醇和尿素产生,这些EC前体成分主要由酵母细胞内的精氨酸-脲酶途径分解精氨酸生成,而黄酒的发酵原料中含有丰富的精氨酸。但目前对于酵母在不同氮源下的基因转录表达与互作网络仍需深入研究。近年来非编码RNA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热点,但是长链基因间非编码RNA(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lincRNA)在酿酒酵母氮代谢调控作用机制尚未有深入研究。本课题利用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lincRNA在酿酒酵母氮代谢调控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如下:1)以模式酿酒酵母菌株S288c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29种不同氮源下的转录表达谱。以尿素作为对照氮源,计算了差异表达基因间的共表达关系。结果显示在氮代谢调节中,二氧代羧酸通路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高度相关,细胞自噬、碳代谢、内质网上的蛋白质的处理、过氧化物酶体通路间高度相关。BCY1、CUE5、OXR1、GLC8、BBC1参与细胞膜、线粒体与核之间的物质运输与氧化磷酸化,KAP123、GCD6、RRP1、GUA1、SPA2参与核糖体的合成与酵母的一般氨基酸控制(General amino acid control,GAAC)调控,以它们为核心的共表达网络与精氨酸的代谢高度相关。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模块中的lincRNA主要通过影响囊泡介导的转运、呼吸链复合体、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调控作用。2)以两株不同产尿素能力的黄酒酵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链特异性RNA-Seq技术鉴定新lincRNA,探索在精氨酸为唯一氮源条件下,不同产尿素水平菌株背后的转录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辅助因子的生物合成、核糖体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碳代谢、内吞作用、减数分裂等途径。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三个lincRNA在调控网络中起关键作用,分别是MSTRG.6382.1、MSTRG.5813.1、MSTRG.6406.1。MSTRG.6382.1的调控作用与mRNA乙酰化和维生素的B6新陈代谢相关;MSTRG.5813.1的调控作用与三羧酸循环和核糖体上的翻译相关;MSTRG.6406.1的调控与酵母的自噬行为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鉴定了与酿酒酵母氮代谢的相关lincRNAs,为酿酒酵母的基因工程提供了新靶点,有助于优化黄酒的生产工艺,促进黄酒产业的升级。
其他文献
抗真菌活性乳酸菌是一类能够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抗真菌物质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的乳酸菌。其无细胞发酵上清液(Cell-fre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CFS)中含有有机酸、抗菌肽和脂肪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筛选新的抗真菌活性乳酸菌并探索它在食品中抵抗真菌腐败的能力,在改善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浙江传统玫瑰醋中分离出9株乳酸菌并通过共培养探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选择Lact
缩醛(酮)是一类新型香料,它具有原料丰富、香气独特持久、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行业中应用广泛。随着香精香料市场规模的增长,缩醛(酮)类香料的合成备受关注。缩醛(酮)的传统生产工艺中,常使用硫酸、盐酸、磷酸等质子酸催化醛(酮)和醇进行缩合反应制得。质子酸催化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但反应过程腐蚀设备,后处理对环境污染严重。采用杂多酸、离子液体、分子筛等催化剂催化制备缩醛(酮)时,虽在
本文以从果蔬中分离出的产促植物衰老激素的三种致病菌——栖稻假单胞菌(P.oryzihabitans)、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和损毁链格孢菌(A.destruens)为供试菌,选择两种小分子防腐剂以及紫外线照射、超声处理和热处理三种常见的物理方法,研究了两种小分子防腐剂及三种物理方法对三种致病菌的抑菌性能。并通过分生孢子萌发抑制、荧光发射光谱扫描、电导率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细胞壁对防腐
安吉红茶,采用与安吉白茶相同的鲜茶叶“白叶一号”,通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其不仅口感甘醇爽滑,香气甜香馥郁,汤色橙黄透亮,同时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优质红茶。目前,对于安吉红茶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安吉红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而分析其品质特征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冲泡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冲泡产物的抗氧化、抗糖化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贻贝作为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具有产量高、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但是目前贻贝在我国仍以鲜销、速冻等粗加工方式为主,加工利用程度有待提高。发酵水产食品历史悠久,尤其是鱼露、虾酱等产品以其独特风味在调味品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题通过接种米曲霉发酵贻贝酱调味品,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贻贝酱品质的影响,分析了贻贝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变化规律,并对贻贝酱进行了调味工艺优化,以期拓宽贻贝加工应用范围并
成熟的桃形李(Prunus salicina L.cv.taoxingli)具有色泽诱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浙江地区的特色水果。花色苷是其主要的呈色物质和营养物质,不仅赋予水果丰富的色彩,而且具有抗癌、消炎、抑制脂质氧化、保护皮肤和视力等功效。桃形李成熟于高温多雨多台风的季节,成熟的果实在这种天气下易受多种病原菌侵染、极易发生裂果和落果现象,所以桃形李一般在成熟前采摘,但过早采摘延缓了果
蛋白质与多糖复合体系是现阶段医药、食品和化妆品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控制加工条件制备拥有独特功能特性的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将其用作活性物质载体,不仅可以用于改善生物活性物质的水溶性和对环境敏感性,掩盖不良风味等,还可以实现活性物质的准确控制释放,提高消化期间的生物利用率。本文系统研究了在不同p H值、蛋白与多糖质量比和蛋白/多糖总浓度等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SPI)与壳聚糖盐酸盐(CHC)的相互作用,
鸡蛋营养价值较高,富含多种优质蛋白,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体系,然而鸡蛋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八大易致敏食物之一,能够引起由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性疾病。其中,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是鸡蛋中含量最高的致敏蛋白,它在食用前常会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并伴随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发生,形成一系列可与蛋白质发生共价结合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将蛋白与多糖进行共混复合和糖基化结合是制备用于食品和医药的蛋白质-多糖基包材的最常用方法。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作为十分具有应用前景的植物基生物大分子材料,也有不少研究考察了其与多糖复合或结合的应用。但从分子和宏观水平上对通过这两种形式得到的SPI-多糖产物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还十分稀缺,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SPI-多糖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了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