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4、2005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中央扶持发展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几千年来农民必须上缴的农业税相继取消,多年以来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滑坡和耕地抛荒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民种粮收益有望得到提高,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趋势。但是,好景不长,在农民看到种粮有利可图,种粮积极性提高的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在大幅度上涨。农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种植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实际上就是影响到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这是介于农业税费之外的另一类农民无法摆脱的重负,这将吞噬掉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努力,并直接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当然,影响农民种粮收益的因素很多,如果不考虑自然灾害和其他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受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因为农产品价格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产值,而生产资料价格则决定了种粮成本的主要部分,所以研究农民增收问题,特别是研究种粮收益问题时,农资价格的波动情况必将是一个重点研究的对象。农民要增收,农资非小事。考虑到种植业产品中各品种种植区域的非均衡性和数据统计的缺失,在研究农资价格波动对农民种植业收益影响时,我们将选择一种在全国各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产量稳定且相关农资数据相对容易获得的产品进行研究。本文就是以小麦这一大宗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统计年鉴中获取历年各主产区省份的数据,采取实证和对比的研究方法,考察小麦生产资料价格及生产成本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波动趋势,以及不同时期对我国农户小麦收益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建立生产函数和收益函数,定量的计算农资价格波动对农民小麦单位面积收益的影响程度差异。通过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计算,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变化对收益的影响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要素间价格的相对变动趋势是引起我国要素投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从短期看,农资价格波动和收益变动会导致投资投入数量的相对变动;从长期看,农资的机会成本和相互价比也影响着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畜力使用数量的减少、机械使用量的增加,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多的原因是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它与机械的比价远大于与其他要素的比价。2、农资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必须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变动,才能保障种粮有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本文运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得出了小麦主产区生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利润函数,根据边际平衡原理,计算在利润最大化情况下,各种要素价格与产品价格不同调整方案时,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或价值量以及小麦单位面积产值和收益变动情况。结果显示:当农资价格涨幅大于小麦价格涨幅两倍以上时,要素投入结构变化和产品价格增加带来的产值增加值与要素价格提高及要素投入结构变化增加带来的成本增加值及产量减少额相抵。所以要想增加农户亩收益必需保证农资要素价格增加幅度是小麦价格增幅2倍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