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腺苷2A受体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效应与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全世界每年约有五千万人遭受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其高死亡率及严重的后遗效应受到广泛关注。TBI后遗效应中运动、认知等神经功能的损害主要与伤后慢性神经炎症的持续进展有关。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参与固有免疫的重要细胞,在神经炎症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LRP3(nucleotide-binding domain,leucine-rich-repeat containing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3)炎症小体是一个大蛋白复合物,在CNS中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中,由NLRP3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和半胱天冬酶-1(caspase 1)组成。已有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能够引起细胞焦亡和炎症级联反应,是慢性创伤性脑病和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炎症损伤的重要原因。腺苷2A受体(adenosine 2A receptor,A2A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已有研究证实A2AR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等CNS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神经炎症调控作用,其在TBI中也与神经炎症的调控高度相关。A2AR受体的活化主要表现为抗炎效应,但在CNS中由于伤后谷氨酸浓度的急剧升高,其抗炎效应转变为促炎效应。这种效应转变的主要原因是高浓度谷氨酸环境下,A2AR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相互作用,其下游信号通路由抗炎的PKA通路重定向至促炎的PKC通路。此外,已有报道表明A2AR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中参与了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但由于A2AR在不同类型细胞和部位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效应,小胶质细胞中A2AR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在TBI后神经炎症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仍有待阐明。研究内容与方法在动物实验中,我们构建了小胶质细胞NLRP3或A2AR特异性敲除的小鼠,通过行为学检测(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试验、加速转棒试验和旷场试验)、免疫荧光、western blot(WB)等方法,探究小胶质细胞中NLRP3活化对中度TBI后7d神经炎症的影响及伤后A2AR对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调控效应。在原代小胶质细胞中,通过CCK-8、WB、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等手段,探究小胶中A2AR对NLRP3炎症小体组装与活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以及这种调控效应在不同浓度谷氨酸环境下的变化。实验结果及结论1.TBI后小胶质细胞中A2AR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效应研究1)TBI后伤周皮层中小胶质细胞A2AR和NLRP3表达显著升高且在小胶质细胞中存在大量共定位。分选TBI伤后7d伤周皮层小胶质细胞,WB检测A2AR和NLRP3含量,结果表明TBI后小胶中A2AR和NLRP3显著升高。免疫荧光也证实了两者的表达升高,并在小胶质细胞(Iba-1+)中存在大量共定位。2)小胶质细胞NLRP3特异性敲除(NLRP3CX3CR1)能显著抑制TBI后神经功能缺损、炎性因子释放和神经病理改变。NLRP3CX3CR1有效减轻了TBI后24h脑水肿程度及伤后3d、7d的运动功能损害。WB检测炎性因子(IL-1β和IL-18)和突触相关蛋白(PSD95、SNAP25、VAMP1、SYN1)水平,结果表明NLRP3CX3CR1具有抑制神经炎症,减轻伤后突触损伤的作用。HE染色证实伤后7d炎性细胞浸润得到抑制。免疫荧光检测证实NLRP3CX3CR1能够有效抑制TBI后小胶质细胞活化(CD68+)和树突(MAP2+)损伤,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神经元(NeuN+)数量无显著影响。3)小胶质细胞A2AR特异性敲除(A2ARCX3CR1)能抑制TBI后伤周皮层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进而改善伤后神经功能缺损、炎性因子释放和神经病理改变。实验结果显示A2ARCX3CR1能够抑制TBI 7d后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与活化,进行改善TBI后脑水肿和运动功能损害。此外,A2ARCX3CR1也能减少突触蛋白丢失(PSD95、SNAP25、VAMP1、SYN1),及抑制炎症因子释放(IL-1β和IL-18)、小胶活化(CD68+)和树突损伤(MAP2+)。2.小胶质细胞中A2AR通过与NLRP3蛋白相互作用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与活化1)A2AR激动剂能抑制原代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所致的细胞焦亡和炎性因子释放。使用A2AR激动剂CGS21680(CGS)预处理LPS+ATP刺激的原代小胶质细胞,能够减少细胞死亡和LDH释放,抑制NLRP3炎症小体下游炎性因子释放(IL-1β和IL-18),并减弱caspase 1活性。2)小胶质细胞中A2AR激动剂能抑制pro-caspase 1和全长Gasdermin D(full length Gasdermin D,FL-GSDMD)的剪切而不影响NLRP3炎症小体相关组分的表达。WB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pro-caspase 1、caspase 1 p20、FL-GSDMD和GSDMD蛋白N端(N-terminal of GSDMD,N-GSDMD))的表达,结果证实CGS仅抑制了caspase 1 p20和N-GSDMD的水平,而不影响其他组分的蛋白水平。qPCR进一步检测证实了CGS处理不影响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 1、GSDMD、IL-1β和IL-18)mRNA含量。3)小胶质细胞中A2AR通过与NLRP3蛋白相互作用促进NLRP3炎症小体组装。通过Co-IP检测A2AR与NLRP3蛋白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PS+ATP刺激下A2AR与NLRP3相互作用增强,GCS处理能够抑制其相互作用。ASC荧光斑点检测证实CGS处理抑制了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此外,使用A2AR抑制剂ZM241385(ZM)也能降低细胞上清中IL-1β、IL-18和caspase 1含量,表明ZM也具有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作用。通过A2AR敲除(A2AR-KO)消除其与NLRP3蛋白相互作用,上清IL-1β、IL-18和caspase 1含量也显著降低。NLRP3敲除(NLRP3-KO)后,炎性效应被阻断,CGS干预对上清IL-1β、IL-18和caspase 1含量无影响。3.高浓度谷氨酸环境逆转A2AR激动剂对NLRP3炎症小体组装与活化的抑制效应1)高浓度谷氨酸环境逆转了小胶质细胞中A2AR激动剂对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抑制作用。在高浓度谷氨酸条件下,CGS的效应由抑炎转变为促炎,表现为促进细胞死亡、LDH释放、IL-1β和IL-18释放,增强了caspase 1活性。2)高浓度谷氨酸逆转了A2AR激动剂对pro-caspase 1及FL-GSDMD剪切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NLRP3炎症小体各组分的表达。WB检测NLRP3炎症小体各组分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高浓度谷氨酸下CGS能够促进pro-caspase 1和FL-GSDMD的剪切,而不影响其他组分蛋白的含量。qPCR实验也证实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mRNA含量没有显著变化。3)高浓度谷氨酸环境逆转了CGS对NLRP3炎症小体组装的抑制效应。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低浓度谷氨酸下A2AR活化后NLRP3与caspase 1的相互作用受到抑制,而在高浓度谷氨酸下其相互作用增强。免疫荧光检测ASC荧光斑点也具有相似结果。此外,高浓度谷氨酸条件下,ZM能够逆转CGS的促炎效应。总结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TBI后小胶质细胞中A2AR对NLRP3炎症小体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且显著影响了伤后神经炎症进展。我们证实了小胶质细胞中A2AR通过与NLRP3相互作用从而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与活化,并且这种调控作用受谷氨酸浓度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小胶质细胞中A2AR在神经炎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机制,为神经炎症和NLRP3炎症小体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水苏糖是一种常见的还原性功能低聚糖,与蔗糖相比,甜度更低,其所具能量值也比其他糖类低,是现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开发功能性保健食品的首选之物。水苏糖对脑血管疾病有治疗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水苏糖含量最高的植物为草石蚕,本文以草石蚕干品粉末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水苏糖,TCA法清除蛋白、AB-8树脂脱色、醇沉后经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精制得到高纯度水苏糖。采用微波辅助法
学位
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氢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的清洁燃料,使用过程中只生成水,且潜在来源丰富,被认为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最重要能源载体之一。利用太阳能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是绿色制取氢气的一种重要方式,可实现氢能的绿色循环与利用,极具发展潜力和使用价值。半导体光电极作为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的核心组成单元,集光吸收、光生电荷分离和表面催化反应等功能于一身,
学位
研究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alatation,allo-HSCT)是治愈恶性血液病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是影响移植成败的重要并发症。临床上约40-60%的移植患者可并发aGVHD,激素抵抗的aGVHD造成的移植相关死亡率
学位
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肺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但死亡率居第一。肺癌也是我国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通常只有16%的患者能于早期诊断,大多数患者诊断即为晚期或已转移。癌症的发生是一系列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已经在癌细胞中发现数百万个体细胞突变,但只有少数的频繁突变的基因(在所有与肿瘤相关的突变中)对癌症的启动和进展有重要意义(称“司机”突变)。事实上,大部分基因
学位
研究背景慢性低氧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重要发病原因,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异常的肺血管收缩与进行性的肺血管重塑。低氧早期表现为肺血管收缩,持续低氧可导致不可逆的肺血管重塑,肺血管重塑是HPH关键病理基础。多种细胞参与这一疾病过程,包括肺血管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
学位
研究背景:颅内血肿的位置特殊,需要及时治疗,不然易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以及神经功能恶化,更甚者可诱发脑疝造成死亡。血肿体积被证实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故在外科干预下进行血肿清除排出的治疗策略得到了临床广泛认可。因为传统开颅手术易损伤正常毗邻组织,影响患者预后,所以简单、易操作,创伤小的颅骨钻孔引流加纤溶药物灌洗的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策略在临
学位
排尿的生理功能是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体液平衡。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periaqueductal gray,PAG)和脑桥排尿中枢(pontine micturition center,PMC)能够支配膀胱逼尿肌,并且已证实这两个脑区之间存在解剖和功能上的连接。目前关于膀胱神经调控的观点是:PAG神经元在接收到大脑高级脑区做出的排尿决定后,通过直接投射并激活PMC来启动排尿反射。这些特异性投射至PM
学位
多孔型或泡沫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形状记忆效应以及多孔、高渗、高强度等特点,非常适合用来制作筛管并用于石油工程中的防砂作业。贝克休斯的专利形状记忆聚合物防砂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工业化应用的产品,详细介绍了其原理、结构、技术参数等并列举了应用案例。
期刊
背景肝癌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暴露,中国成为肝癌的高发地区之一。根治性切除术仍是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其术后五年生存率仅约25%-50%。肝癌高侵袭潜能是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肝癌的侵袭转移是一种复杂的、涉及多信号传导途径的细胞生物学行为。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细胞骨架结合蛋白戴帽蛋白的α1亚基(CAP
学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脏是远处转移的优先器官,转移相关的并发症是其主要死因,因此乳腺癌肺转移的早期诊断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材料、中性粒细胞靶向单元PGP以及课题组前期合成的材料LCD,构建了具有中性粒细胞靶向性能的自发光纳米探针(LAD-PGP NP),并将其运用于小鼠乳腺癌早期肺转移的成像,为探讨乳腺癌肺转移早期诊断的影像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