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应“以人为本”。本文从管理学和职业发展理论出发,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学理论的限制,结合国内外职业规划教育已经取得的经验,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并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课程对普通高中生(非职业高中)进行启蒙教育。在国内普通高中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系统的、专门的课程(非短期的课程讲座)设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近期的高考志愿填报教育进而长期的人生规划教育。并对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做了初步探讨。在课题的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质和创新意义。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综合法,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资料的阅读和分析,了解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支持系统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取访谈法,对学生、家长及多年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在具体实施中采用个案分析法和调查法,来获取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相关信息。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了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提出的背景。借鉴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高中生职业规划课题研究现状和教育内容,提出了我国目前职业规划课程设置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介绍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依据,也是笔者进行高中生职业规划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本章节重点介绍了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论、霍兰德职业规划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布雷格斯和迈尔斯的MBTI人格类型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以及人才学、成功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从职业规划理论到职业测评为立足点,介绍了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以及职业规划的依据是什么。第三章论述中学阶段职业规划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了职业规划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设置、职业规划教育的近期目标、职业规划课程设置过程中的校内支持系统,课程设置的计划与实施的顺序流程、职业规划课程的课程类型的具体实施途径等;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高中生职业规划的具体步骤,并且做了简单的SWOT案例分析;最后对职业规划课程的课程体系的流程做了具体总结。第四章节是高中生职业规划的中期规划高考志愿选择,未来专业的选择是高中生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节首先从宏观上给予学生指导,对学生分析了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特点;其次、在高中生职业规划的中期目标高考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中,要具备职业规划意识,走出职业规划的误区。最后分析了职业规划的模型,从学生自身系统、家长自身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各方面全面地展示了高中生职业规划的过程。第五章是高中生职业规划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探讨。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的综合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合力来推动。本研究能推进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在普通高中实践研究,树立学生的职业目标,提高高中生对未来的规划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全面推行的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深入实践做出了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