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快速扩弓对支抗牙牙槽骨影响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M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探讨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对上颌第一磨牙及第一前磨牙牙槽骨厚度及垂直向高度的影响,为临床中上颌快速扩弓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
  研究者对国内外常用数据库分别制定了个性化的检索策略,全面检索了2021年2月1日之前关于常规上颌快速扩弓及微种植体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对支抗牙牙槽骨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库包括PubMed、WebofScience、Scopus、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atabase,CBM)。此外,我们还检索了OpenGrey和NationalTechnicalInformationService数据库中的灰色文献。并且手动检索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检索无语言限制。
  文献经过两位研究者的独立筛选后,进行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并使用ReviewManager5.3进行统计分析及异质性检验。选择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SMD)及其95%可信区间分析相关指标。对于高异质性(I2>50%)的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无法合并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共检索文献2361篇,最终纳入17项研究。其中6项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11项为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trol trial,NRCT)。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后,显示3篇文献为低风险,13篇文献为中等风险,l篇文献为高风险。
  在进行常规上颌快速扩弓之后,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出现明显降低(SMD 0.79; 95%CI:0.64-0.94)。同样的,第一前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也出现明显降低(SMD 0.51;95%CI:0.29-0.74)。此外,颊尖与牙槽嵴顶的距离显著增加(第一磨牙:SMD-0.92;95%CI:-1.16--0.68;第一前磨牙:SMD-1.14;95%CI:-1.49--0.8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上颌第一磨牙及第一前磨牙腭侧牙槽骨的厚度虽有明显上升(第一磨牙:SMD-0.83;95%CI:-1.45--0.21,第一前磨牙:SMD-0.69;95%CI:-1.28--0.11),但因其高度异质性(第一磨牙:I2=77%;第一前磨牙:I2=62%),所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实结果的稳定性。在进行微种植体辅助上颌快速扩弓之后,上颌骨性扩弓(Maxillary skeletal expansion,MSE)组中也可以观察到颊侧牙槽骨厚度和垂直向高度的下降以及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增加。C型扩弓器组颊腭侧牙槽骨厚度和垂直向高度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结论:
  对现有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后得出:
  1.上颌快速扩弓可导致短期内上颌支抗牙颊侧牙槽骨厚度的降低和牙槽骨垂直向高度的丧失。
  2.上颌快速扩弓后,支抗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增加,但研究间异质性较高,需要更多的研究验证结果的稳定性。
  3.使用Hyrax扩弓器和Haas扩弓器时,支抗牙颊腭侧牙槽骨厚度变化无明显组间差异。但在支抗牙颊侧牙槽骨垂直向高度变化的观察中,Haas组对牙槽骨的损伤较Hyrax组更小。
  4.以上颌乳磨牙为支抗牙时,未观察到上颌快速扩弓对上颌后牙区牙槽骨的不良影响,如牙槽骨厚度降低及骨开窗骨开裂的增加等。
  5.微种植体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导致的牙槽骨丧失比常规上颌快速扩弓更小。
其他文献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又称南美白对虾,原产于中南美太平洋海岸水域。1988年引入我国,繁育技术突破后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于我国对虾养殖的首位。该虾具有广泛的耐盐性,可在几乎纯淡水至盐度78的的水体中存活。我国沿海或西北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高盐水体,经过生产实践摸索及试验研究表明这些水域可以进行凡纳滨对虾养殖。盐度是易变化的水质因子之一,在不同的养殖环境中
帕隆藏布是雅鲁藏布江左岸一级支流,其水能资源储量居于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首,然而关于帕隆藏布的鱼类多样性研究却鲜有耳闻。传统的鱼类多样性调查方法往往费时费力且目标捕获率较低。环境DNA(environment DNA, eDNA)技术是近年来替代传统生物调查方法的一种新型工具,具有省时省力和灵敏度高的特点。本研究分别使用传统捕捞方法和eDNA技术对帕隆藏布的鱼类多样性进行探索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学位
鱼类增殖养护是人类应对渔业资源衰退所采取的积极措施之一,而标志放流是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科学开展的基础。当前鱼类标志放流关键环节缺乏系统研究,不同标志方法、标志鱼规格缺乏规范标准的对比方法。本文以我国重要增殖放流鱼类——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开展了传统标志技术(T型标志)的标志操作步骤优选研究,筛选出了最佳的标志操作组合。并进一步分析了适宜应用T型标志的黄鳍
学位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现代作物保护中增长最快的一类广谱内吸性杀虫剂。而中国是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最大生产和出口国。随着新烟碱类杀虫剂生产量及使用量逐年增加,其对我国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日益突显。本研究通过虹吸速率测定、组织切片、酶活检测、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探讨了三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中国底栖双壳类本地种河蚬的行为、组织病理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河蚬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μg/L,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或等于200bp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早先的研究中被认为是基因表达中的“噪音”,但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研究者逐渐加深了对与lncRNA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在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功能的lncRNA被发现及研究,针对lncRNA的研究也逐渐变多。lncRNA在不同的物种中的进化保守性较低,具有较大的物种差异性,在生命体中的大部分组织和器官中均有表达,但
学位
鲢是我国淡水主养鱼类之一,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缺乏选种保种技术,导致鲢的优良种质退化。雌核发育是快速建立纯系得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在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鲢的人工雌核发育近交系。为了检测雌核发育鲢的遗传特点,我们进行了同工酶和微卫星标记的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平平板电泳法研究了雌核发育近交FⅠ系、Ⅱ系、野生鲢、普通鲢和鲤的肌肉蛋白以及肝、肾、心、眼和肌肉5种组织的酯酶(EST)和乳酸脱
学位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Probiotics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water or added as supplement food for shrimp, could positively influence on survival and growth rate. The possible mode of actions could incl
在正畸矫治刚结束,拆除牙上的托槽、颊管、带环及弓丝后,由于被移动牙齿周围的牙周纤维和牙槽骨等软硬组织的生理改建过程尚未再次达到稳定,被移动的牙齿和牙列还不能完全稳定在当前的位置,受到牙周组织的持续牵拉使得其仍有返回到到正畸矫治前位置的趋势。临床上,在拆除固定矫治器后,为了使牙齿固定在矫治完成后的位置,维持稳定的矫治效果,常根据患者的情况设计适合的正畸保持器,保持牙齿稳定在牙槽骨上的新位置来防止复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