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子拥挤环境中对双链DNA和Aβ蛋白的单分子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n0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类细胞器、细胞骨架的存在会导致细胞内形成高浓度的复杂拥挤环境,进一步影响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功能,已有诸多研究表明拥挤环境会导致生物分子结构及稳定性的变化,但拥挤环境究竟是如何影响生物分子结构及相互作用,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难题。纳米孔单分子技术,通过对分析物穿过纳米孔时导致的离子电流阻塞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分子的结构,大小电荷等性质表征。由于该技术具有简单、快速、免标记等优点,其被广泛用于DNA、RNA、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各种金属离子检测等研究领域。此外,从单分子水平上探究生物分子,比如DNA、蛋白质、酶等相互作用的影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对于促进与人类相关的疾病诊疗手段发展迈出了一大步。本论文以α-HL蛋白质纳米孔为分析元件,以PEG作为拥挤剂来模拟细胞内拥挤环境,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浓度PEG对分析物穿孔行为的影响,构建了一种用于分析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平台。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α-HL纳米孔对拥挤环境中双链DNA的研究DNA作为生命主要遗传物质之一,在基因的表达,转录与翻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向电解质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和不同分子量的拥挤剂,探究了双链DNA在电场作用下与纳米孔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双链DNA穿孔的滞留时间和频率,发现随着拥挤剂浓度和分子量的增加,双链DNA的穿孔几率逐渐增加,且其滞留时间增加,进一步研究了拥挤环境对含有一个错配碱基对双链DNA穿孔行为的影响,发现拥挤剂存在增加了含错配碱基对的双链DNA的稳定性,使其穿孔的滞留时间显著增加。同时,我们还发现在不对称拥挤环境条件下不同程度地延缓了完全互补的双链DNA的穿孔行为。2.基于α-HL纳米孔对拥挤环境中金属离子介导的Aβ聚集的研究新生肽链如何折叠成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以及如何解决折叠过程中易导致的错误折叠与聚集问题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实验中采用15%(w/v)PEG 4000作为拥挤试剂来模拟细胞拥挤环境,通过分析Aβ蛋白穿过纳米孔时引起的电流阻塞幅度(I/I0)、滞留时间(τoff)等来研究金属离子介导的Aβ肽折叠与聚集问题。研究表明大分子拥挤促使Aβ1-40肽构象由折叠结构转向无规则卷曲结构,致其形成易于聚集的构象。同时,在单分子水平上通过分析滞留时间,穿孔频率等观察到由金属离子Cu2+介导的Aβ聚集,通过分析离子电流相对阻塞比证实了Cu2+的加入诱导Aβ的构象发生变化。进一步探究了拥挤环境中不同的金属离子和Aβ肽形成的复合物构象变化,以及与纳米孔之间的结合力差异。该研究为了解细胞内蛋白质的构象变化提供了实验基础,并为探究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相关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光合作用是光合生物通过吸收光能将H2O和CO2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上碳氧循环保持平衡的重要机制。由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PPIase)介导的蛋白折叠变构是生命活动的必需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境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光合系统复合体的生物合成同样需要PPIase蛋
具有微纳尺寸的游泳生物在界面的运动行为与很多自然现象和生命健康有着紧密联系。细菌利用鞭毛鞭打周围流体,获得推力从而实现运动与迁移,被当做典型的微游泳体,其运动的流体力学特性是当前低雷诺数下微生物游动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实际情况下,由于布朗热运动、run-tumble过程、细菌自游动、流场剪切,及界面复杂性等因素,人们对细菌的运动仍有许多尚未理解的现象与物理机理。源于细菌总是生活在有界空间内,如管道
社会性动物种群内个体互动以寻求繁殖资源、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研究表明,当个体之间互动需要权衡社会关系的成本和收益时,就会出现等级。等级关系深刻影响种群内个体或群体间资源分配,使得高低等级个体或群体对资源的利用被等级制度所支配,而资源在物种的稳定维持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灵长类动物中,个体或者群体间对食物资源和繁殖资源的竞争是非常普遍的,研究不同等级个体对资源的竞争,将有助于探究群居动物成群及稳定的机制
野生动物妊娠诊断以及性别鉴定有助于准确计算雌性生殖率和性比,而这对于建立种群增长模型以及进行生存力分析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妊娠诊断和性别鉴定技术应用于非人灵长类。本研究利用糖组学凝集素芯片以及质谱技术鉴定黑叶猴妊娠与性别尿液糖蛋白糖型差异。利用川金丝猴进一步验证此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其他非人灵长类,以此来评估尿液糖蛋白糖型作为非人灵长类妊娠诊断和性别鉴定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边界元方法是研究介质中声波传播问题的最常用的方法.声波或弹性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的方程相比流体介质更复杂.基于间接边界元方法的优势,本文研究用此种方法求解固体介质中波传播方程的边值问题.在应用边界元方法求解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奇异积分算子,在数值求解中需要对其进行奇异性处理,这就必须研究积分算子核函数的渐近性质.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1.声波或弹性波的相关方程所对应的基本解都与Bessel函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流体现象以及相关力学行为的科学.经典的牛顿流体力学认为,在平行流动中,应力张量与剪切速率是成线性关系的,其比例系数称之为粘性系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著名的Navier-Stokes方程.与牛顿流体相对应的是另一种流体,它的应力张量与剪切速率不成线性关系,人们通常称之为非牛顿流体.对于这类流体,在应力作用下,它将连续改变其运动状态,它的本构关系与牛顿常粘度定律有显著
本文主要讨论了两类流体与粒子耦合模型,围绕弱解的存在唯一性以及强解的大时间行为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一类不可压缩非牛顿流体与Vlasov方程耦合模型全局弱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本文建立了二维空间周期区域上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与Vlasov方程耦合模型强解的大时行为.全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流体与粒子耦合模型的背景及研究进展.第二章,给出文中所需的数学符号及重要引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半平面上Euler-α方程组具无滑动边界条件的边界层方程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问题.该问题的主要启示是,边界区域附近由于Euler-α方程组满足的齐次边界条件u=0和Euler方程组满足的不可渗透边界条件u·n=0不匹配而产生的边界层.在边界层方程中,为克服垂直速度在水平方向损失的一个导数所造成的困难,本文选取合适的解析函数空间去考察边界层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首先利用形式展开式得到
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也被称为乙酰羟酸还原异构酶(AHIR),是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三种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均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即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必须通过食物获取,而细菌、真菌以及植物等可以自行合成,故可将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作为筛选抗菌剂、除草剂的潜在靶标。因此对KARI酶学性质及酶催化反应中间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KARI酶有两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分离培养原代人RPE细胞,并对其鉴定,比较原代人RPE细胞和ARPE19细胞的生长特性;探讨YM155对原代人RPE细胞和ARPE19细胞生存、增殖、迁徙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尝试为PVR的防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鉴定原代人RPE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原代人RPE细胞和ARPE19细胞RPE65、CRALBP、ZO-1和EGFR蛋白表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