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菌型豆豉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一种主要由芽孢杆菌、微球菌和乳酸菌等菌种发酵而成的大豆制品,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等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湖北、贵州以及云南等地。目前,细菌型豆豉的生产方式仍以小作坊式传统自然发酵为主,由于地理条件和生产条件控制的不同,会导致产品品质的差异。鉴于此,本文以重庆、贵州、云南所产细菌型豆豉产品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其基本营养品质、理化特性、风味品质和微生物群系出发,研究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型豆豉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一种主要由芽孢杆菌、微球菌和乳酸菌等菌种发酵而成的大豆制品,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等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湖北、贵州以及云南等地。目前,细菌型豆豉的生产方式仍以小作坊式传统自然发酵为主,由于地理条件和生产条件控制的不同,会导致产品品质的差异。鉴于此,本文以重庆、贵州、云南所产细菌型豆豉产品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其基本营养品质、理化特性、风味品质和微生物群系出发,研究西南地区细菌型豆豉产品品质特点及微生物群系特点,进一步了解细菌型豆豉风味品质与微生物的关系,为市售细菌型豆豉安全食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为细菌型豆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不同地区细菌型豆豉的基本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干豆豉水分含量在16.42%-37.24%范围,湿豆豉水分含量在41.47%-67.29%范围内。基础营养素分析显示贵州地区豆豉的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高于重庆、云南地区,灰分含量各地区差异显著。功能性成分分析显示贵州地区豆豉异黄酮含量和大豆皂苷总体含量高于云南和重庆地区,重庆地区豆豉异黄酮含量总体偏低,但重庆地区豆豉多糖含量总体上较高。色泽和质构特性分析表明,云南地区豆豉颜色总体上比重庆地区、贵州地区豆豉颜色暗;干豆豉硬度显著高于湿豆豉,硬度与咀嚼性大小呈正相关;贵州地区的豆豉弹性最高,其次是重庆地区豆豉,云南地区豆豉弹性最低,与凝聚性呈正相关。理化特性与卫生指标分析显示不同来源豆豉p H值差异显著,亚硝酸盐含量均符合GB2760-2014规定的安全标准(≤30mg/kg),TVB-N含量符合SB/T 10294-2012腌猪肉一级品标准(≤20 mg/100 g),POV值均处于较低的水平(≤1.94 meq/kg),菌落总数贵州地区高于重庆和云南地区。抗氧化活性及蛋白质体外消化分析显示云南地区豆豉褐变程度低于重庆地区和贵州地区,云南产豆豉抗氧化能力总体上较贵州地区和重庆地区豆豉弱;云南地区豆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高于贵州和重庆产豆豉;相关性分析显示多酚类物质与豆豉的抗氧化活性相关,但豆豉抗氧化活性受其他因素影响。综合分析以贵州产豆豉较好。(2)对不同地区细菌型的风味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显示:从地区因素上看,云南地区豆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非蛋白氮含量均高于贵州、重庆地区,多肽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则是贵州地区豆豉优于重庆、云南地区;重庆地区豆豉游离脂肪酸含量最高;从豆豉干湿状态上看,湿豆豉所有蛋白质相关指标的含量均高于干豆豉,干豆豉在游离脂肪酸、总酸、氯化钠含量均高于湿豆豉,而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均低于湿豆豉。挥发性成分分析显示21类细菌型豆豉主要挥发性物质为乙酸芳樟酯、乙酸松油酯、棕榈酸乙酯、D-柠檬烯、茴香烯、姜烯、苯乙醇、芳樟醇、香叶醇、麦芽酚、2-十一酮、2,3,5-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异戊酸、2-甲基丁酸。感官评价显示,水豆豉和湿豆豉消费者接受度较高,排名前8的有7个样品为水豆豉或湿豆豉,仅有9号样为干豆豉;干豆豉感官评价均排名靠后。这与细菌型豆豉风干过程中会产生特殊风味物质有关,导致干豆豉成为一种喜好性发酵食物。相关性分析显示豆豉滋味品质指标与感官评分没有相关性(P>0.05),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带玫瑰香气的苯乙醇(P<0.05)和香柠檬样清香幽雅香气的乙酸芳樟酯(P<0.01)与感官评分正相关,表明食物接受度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豆豉中挥发性成分影响感官接受度。主成分分析显示贵州产豆豉排名靠前,排名前四的为贵州产1、2、8、9号豆豉样品,综合产地及干湿考虑,选择1,2,9号样品进行后续微生物群系研究。(3)对贵州地区1、2、9号豆豉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优势菌种筛选与鉴定,结果表明:微生物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贵州1号豆豉样品中热噬淀粉芽孢杆菌分布最广,短芽孢杆菌次之,此外,凝结芽孢杆菌、松鼠葡萄球菌、史氏芽孢杆菌、嗜热嗜气芽孢杆菌、类芽孢杆菌属分布量逐渐减少;9号豆豉样品中热噬淀粉芽孢杆菌分布最广,嗜热嗜气芽孢杆菌次之;2号豆豉样品中凝结芽孢杆菌分布最广,热噬淀粉芽孢杆菌次之,相比1号跟9号样品,2号样品中还检测出有谷氨酸棒状杆菌。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1-3、2-1、9-3号菌为枯草芽孢杆菌,2-2、9-1号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1-1号菌为凝结芽孢杆菌,1-2号菌为球形芽孢杆菌,2-3号菌为短芽孢杆菌,9-2号菌为片球菌属,与16S r RNA测序结果类似。细菌群落、挥发性风味物质、风味品质相关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从贵州地区3类豆豉样品中检测到的菌落群系分布与豆豉滋味品质及醇类、酯类、羧酸类、烯烃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民旅游需求不断上升,不仅促进了古镇旅游业发展,也导致了古镇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古镇旅游竞争压力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历史古镇景观风貌感知趋同的现象也日益明显,尽管不少古镇的历史物质遗存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但游客对其景观风貌特征的感知仍存在问题与不足,因此历史古镇以游客视觉感知为指导进行景观风貌的感知优化成为古镇下一步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万灵古镇为例进行研究,万灵古镇是渝西古镇
柑橘育种的根本任务是选育优良新品种,杂交育种可以定向培育出亲本性状互补或超亲遗传的优良品种。柑橘杂交育种始终把果实品质作为第一育种目标,优良的果实品质应同时具备好吃、好看、方便等特点,成熟期也是杂交育种的极为重要的育种目标,尤其是早熟品种的选育。本试验以中熟品种‘红美人’为母本,分别和早熟父本‘金秋砂糖橘’杂交的308株F1代、和中熟父本‘城固冰糖橘’杂交的88株F1代、和晚熟父本‘春见’杂交的2
橘皮素是柑橘多甲氧基黄酮组分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存在于柑橘果皮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癌活性。长时间、低强度的炎症容易引起多种慢性疾病,并且还能加剧疾病在人体内发生和发展的进程。这种慢性炎症在人体内通常不易被察觉,尤其是发生在脑部的炎症最容易被人们忽略。虽然目前关于橘皮素对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已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但很少有文献研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所以,为探究橘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学生在地理学科需要掌握的能力越来越高,这也要求初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问题情境的作用已被多次提出。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郑州市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和自身实践情况的分析,更好的设计出符合初中地理课堂的问题情境设计方法及使用模式,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最大效率的达到教学效果。本次研究以
豆科葛属藤本植物葛(Pueraria lobata)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药食同源植物,既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又有很强的保健功效,含黄酮类、香豆素类等营养成分,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鲜食正在成为葛根利用的发展方向,但其繁殖方式与后期的早衰成为葛根产业化的限制因素。本研究以鲜食葛茎尖、茎段和叶片为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愈伤组织诱导、出芽诱导、不定芽增殖、不定芽伸长、生根培养,初步建立鲜食葛离体繁殖体系。
高中教师背负着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职业倦怠,影响着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基于此,本文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和日喀则6所816名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为测量工具。用SPSS21.0软件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和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同时运用Amos21.0软件构建结构
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质量轻、透明度高、阻隔性好和韧性大等特点,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包装材料。然而作为塑料托盘和周转箱等承重材料使用时,其强度和刚度不够高,难以实现多次循环使用。天然纤维因其具有价格低廉,比模量和比强度高、可再生且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可作为力学增强填料与热塑性高分子共混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天然纤维/热塑性高分子复合材料(Natural fiber/thermoplastic polymer
鉴于荞麦和小麦在日常生活中的混合食用以及多谷物产品的出现,麦醇溶蛋白(gliadin,G)与芦丁(rutin,R)不可避免地有相互作用的存在。加工条件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温度、动态高压微射流和超声对蛋白质的理化功能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蛋白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上述条件的影响。因此,本文探究了不同热加工温度、不同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压力和不同超声功率条件下G与R
我国辣椒产量居世界之首,细菌性软腐病是影响世界各地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我国辣椒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用于防治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农药和化学杀菌剂,农业防治的主要方式是环境管理和栽培防治,该方式在采前发挥作用。农药和化学杀菌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但是会产生抗药性并且农药残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寻求一种绿色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显得极其重要。乳酸菌作为一种公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甘蓝营养性丰富,适应性与抗逆性较强,是世界许多国家广泛种植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甘蓝作物育种依赖杂种优势的利用,其大多数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点,其自交系的选育需要人工授粉进行7-8代的自交或回交,这是一项费时而繁琐的工作。单倍体因其只含有单一亲本染色体组,可以通过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纯合一致的双单倍体(DH),极大地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