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自尊的调节作用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和传递个人情绪状态与社交意图,对准确识别和评价他人面部表情对人们的社交活动有着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者多数是孤立的研究面部表情,但在现实中,人们会接收到各种信号,在识别他人表情时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背景信息。有时面部表情也会传递模糊的情绪信息,甚至无法让人通过面部表情来正确识别情绪。例如,羞愧的个体可能会努力用其他面部表情来掩盖他的情绪。因此,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并不总是可靠的,背景线索在澄清面部表情情绪方面发挥着作用。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也表明人们在识别他人面部表情时受到背景(如,场景、身体姿势、语言文字、文化等)的影响。语境作为背景因素的一种,同样会对面部表情识别产生影响。以往关于该方向的研究并不充分,研究虽证实了个体对中性或惊讶表情识别中语境效应的存在,但没有进一步探讨在语境背景下个体对其他情绪意义明确的面部表情识别机制,也没有考虑到自尊的人格特征对面部表情识别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面部表情识别情过程中语境信息的影响,以及自尊在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通过不同的任务要求,探索情绪效价和情绪类别加工效果。
  本研究主要通过三个实验来探讨语境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实验一采用情绪效价评分任务,主要考察情绪性语境对中性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语境的情绪效价影响了中性面部表情的效价评分,在积极语境(快乐语境)启动后呈现的中性面部表情的效价评分显著高于在消极语境(愤怒语境和恐惧语境)启动后的中性面部表情的评分。实验二采用表情效价判断任务,主要考察情绪类别不需要进行加工的情况下,情绪类别是否也会被个体无意识进行加工,同时考察情绪性语境对面部表情识别效价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境与面部表情情绪效价一致条件下个体对面部表情情绪的识别正确率更高,反应更快。(2)个体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发现,对于愤怒面部表情的判断同时受情绪效价一致和情绪类别一致的影响。实验三采用Rosenberg自尊量筛选出高、低自尊被试,使用情绪意义明确的语境材料和面部表情,让高、低自尊被试进行情绪识别任务,考察在情绪效价不需要进行加工的情况下,情绪效价是否会被个体无意识进行加工,情绪性语境信息是否影响个体对面部表情的情绪识别,以及自尊在识别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结果发现,(1)语境与面部表情情绪类别一致条件下个体对面部表情情绪的识别正确率更高,反应更快。(2)实验三同样观察到情绪效价一致和情绪类别一致共同作用于面部表情的识别。(3)对于高自尊水平的个体,语境和面部表情情绪一致条件下和不一致条件下的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而低自尊水平的个体在面部表情识别过程中正确率成显著差异。
  根据以上的实验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不同情绪类型语境启动下,被试对中性面部表情的识别受到了情绪性语境效价的影响,对中性面部表情的效价评分倾向于和语境效价一致,相比于消极语境,积极语境下的中性面孔效价评分更高。(2)个体在面部表情识别过程中受到语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语境效应,表现出语境和面部表情情绪效价和情绪类别一致性促进面部表情识别。(3)情绪效价和情绪类别共同作用于个体的面部表情识别。(4)自尊的人格特征在语境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高自尊个体较少受到语境情绪性信息的影响,低自尊个体则存在显著的语境效应。
  
其他文献
语音信息在阅读中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加工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者就该问题进行了探索。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在自然阅读过程中,语音信息会自动激活,但是这些自动激活的语音信息是如何影响读者的阅读理解过程的,目前还存在争议。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考察语音重叠的效应。其中,绕口令效应是语音重叠的典型代表。研究者认为绕口令效应是揭示语音在阅读中的作用的有力证据。  绕口令效应是指读者阅读绕口令的时间显著长于
学位
本研究以两个研究共八个实验考察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有关高校危机事件的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并且学生对这些信息有怎样的认知加工机制。也尝试分析这些认知加工规律对于高校制定回应策略的启示。  研究一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探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维度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共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考察在报纸新闻报道中,高校危机事件、高校与学生公共关系的归因
学位
人们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对于视觉场景中发生的实质性改变往往不能意识到,也就是发生了变化盲视(change blindness)。研究发现,变化盲视期间人们虽然没有觉察到变化,但是跟没有发生变化相比,行为表现却受到了影响,大脑激活区域也有所不同。个体能够无意识地知觉到变化的发生,这就是变化盲视中的内隐觉察(implicit detection)。  视觉场景中内隐觉察的可能性是变化觉察加工的一个核心问
学位
面孔在吸引个体的视觉注意定向上有较大的作用。面孔信息能够影响个体的不随意和随意注意定向过程,这反映在面孔能够更为突出地自动捕获注意(不随意注意定向),并延迟个体的注意解离过程(随意注意定向)。对面孔的注意偏好使得典型发展个体能够快速识别面孔的社会信息,进一步支持其社会功能的发展。自闭症个体常表现出社会适应和沟通的缺陷,这些症状的产生是否与自闭症个体对面孔的注意定向机制有关是研究的重点。然而,以往的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视知觉能力的变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视知觉的损伤,尤其是视运动知觉的损伤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安全。其中,整体运动知觉在视运动知觉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年人整体运动知觉的损伤可能反映了其认知能力的下降,甚至可以预测阿尔兹海默症临床评估的严重程度等。然而,目前关于整体运动知觉老化方面的研究仍有许多局限性。因此,本研究结合心理物理学方法、问卷调查法
创造力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创造力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大学阶段,由于个体和创造力有关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因此,这一阶段是人一生中创造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鉴于此,“为创新而教”就成为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然而,尽管大量的研究均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创造力的个体差异以及神经基础等,但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普通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一
消极完美主义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质,它与抑郁、焦虑、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多种心理病理密切相关,也是这些心理病理现象的致病和维持因素(Dry et al.,2015;Mehr&Adams,2016)。对高消极完美主义者信息加工特点的探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消极完美主义者形成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更有助于开展对高消极完美主义者的临床干预工作,对预防和减少其他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有积极的意义。认知偏向是指个体
论文通过三项研究,从自上而下的预测以及自下而上的预视加工角度,探讨汉语阅读中词汇预测加工的认知机制问题,以及自然文本阅读中词汇预测性对阅读的影响。  研究一通过两项句子阅读实验,从自上而下的加工角度,考察词汇预测性效应的产生是基于“全或无”的词汇预测还是概率性的语义预激活。实验一采用2(语境限制性:强、弱)×2(词汇预测性:高、低)的被试内设计,强限制性语境包含高、低预测性目标词,但弱限制性语境中
学位
污名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对某一特定群体或其成员存有消极的认知评价、消极的情感反应和歧视行为。已有研究中,不少研究者已经探讨了心理疾病污名,但就心理疾病具体类型的污名的研究还比较少。近年来,随着心理疾病患者人数大幅度增加,心理疾病污名也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与重视。其中,抑郁症患者人数呈不断向上增长趋势,使得抑郁症成为一个社会认知度相对较高的心理疾病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情绪对刻板印象的激活水平或影响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