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的特殊技能,它存在于世界各民族语言之中。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委婉语的特点就在于它使用温雅的词汇,隐晦的字眼迂回地表达出婉转的意思,尤其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够正确有效的使用委婉语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样的趋势与需求下,对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的理解及掌握有利于两种文化的交流及语言的使用,并对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英语作为国际交流普遍使用的语言及中国拥有相对较多的英语语言学习者的客观条件下,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研究能够使英语语言学习者更好的了解英汉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及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及相同之处。委婉语作为英汉两种语言频繁使用的重要修辞和表达手段,在任何一种文化及社会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形成分别建立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上,因此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在语言的交流使用过程中,委婉语就犹如润滑剂般,能使人们在交流中的话语变得含蓄婉转,在各种不宜直接表述的场合下起到如沐春风的表意功能。许多学者对于委婉语的研究大多基于修辞语义学及词典编纂两个层面。从语用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的对比分析相对较少。为了揭示委婉语的普遍规律,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使用特性,国内外语言学家为此也做出了诸多贡献。在国外,早在18世纪80年代初期,著名英国作家Gorge Blunt就首次引用了委婉语一词并给出其定义;英国学者James Fraser也曾系统的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其流行原因;著名的语言学家Grice和Leech提出的有关委婉语在交际过程中所遵循的三大原则(合作,礼貌,自我保护)对我国语言学家对委婉语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国内,著名语言学家束定芳依据这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委婉语方面研究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这对其他语言学习者对委婉语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还有许多语言学家也对委婉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刘纯豹,吴礼权,李国南等。国内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数量较多,但从语用角度对英汉委婉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拟从语用角度对委婉语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英汉委婉语的相似性;2.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本研究拟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面子理论的指导下,从语用角度入手,对英汉委婉语的表达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旨在揭示其在两种语言中的共性与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委婉语学习与对比对独立学院学生的作用与意义。正是因为委婉语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及与语用学的紧密联系,从语用角度对比英汉委婉语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涉及到英语语言学习时,映入学生脑海的自然而然的应是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只有对中西方文化背景有所积淀的前提下,才能对所听到的英语对话或读到的英语文章有正确的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才能使对话双方成功地听清并领会会话中交际双方所用词语的真正含义,尤其是对话语中的婉转表达方式,即对委婉语的正确理解。语言的变化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变化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理解并运用委婉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通过教师的引导及正确解释使之掌握英汉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到语言实践环节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听说读写译对语言学习者而言是基本的能力要求,而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对听说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独立学院是有自身特点的民办高校,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存在许多英语语言运用及使用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高中英语知识较薄弱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将涉及到委婉语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并使其了解委婉语的产生及其表达方式不同是由于文化根源不同造成的。指导学生在分析文章内容时,透过表层去理解委婉语表达方式的深层含义,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在英语语言等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