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中核心名词生命性效应——基于年龄维度的考察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句子中,句法是指词汇构成句子的规则,语义是指词汇和句子的意义信息。句法和语义是影响句子加工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如何作用于句子加工、以及句子加工中二者的交互关系如何却一直存在争论。句法优先加工理论认为,句子加工是模块化且分层级进行的。人们首先在句法原则的引导下建构句子结构,然后再利用词汇、语义、语境等非句法信息对建构的句子结构进行修正和完善。约束限制理论则认为句子加工按照平行、并列的方式进行,语义、句法信息协同作用于句子加工过程。在句子加工领域中,关系从句因其句法结构的特殊性而成为探究句法、语义作用机制的有效材料。为了深入揭示句子加工中句法和语义的作用机制,学界对关系从句的认知过程展开了大量研究(Jin,2018)。
  为了进一步探讨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汉语主、宾关系从句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内容,通过操纵句子中核心名词的生命性格局,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1选取120名3~6周岁的学前儿童为被试,通过句-图匹配实验范式,考查了学前儿童关系从句的认知特点及认知过程中的核心名词生命性效应。实验2和实验3分别选取50名成年大学生和29名老年被试,通过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及加工过程中的核心名词生命性效应。在此基础上,为了考查句子类型、年龄、名词生命性格局间的交互作用,对实验2和3的数据做了联合分析。结果如下:
  实验1发现,汉语主、宾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随儿童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主、宾关系从句的加工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对小、中班儿童来说,主、宾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差异性不显著,但对大班儿童来说,宾语关系从句加工更容易。另外,句子中核心名词生命性格局对儿童关系从句的理解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不同核心名词生命性格局对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影响不同。对大班儿童来说,在宾语关系从句条件下,非生命性-生命性格局下的句子比生命性-非生命性格局下的句子加工更困难,而在主语关系从句条件下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该发现证实了题元切适性假设和语言经验-分布频率理论。另外,从核心名词生命性格局上看,在非生命性-生命性格局及主语关系从句条件下,小班句子理解正确率低于中、大班儿童,中、大班无差异,在生命性-非生命性格局及宾语关系从句条件下,小、中班无差异,但都低于大班。
  实验2表明,成人大学生主、宾关系从句的加工更多受语言经验和语言习惯的影响,核心名词生命性效应和语言经验比较起来,语言经验的作用更大、更明显。当语言经验相对不足时,则拥有合理题元关系的句子加工更容易。因此对宾语关系从句来说,主句核心名词是生命性实体时加工更容易。但同时多项眼动指标显示,与宾语关系从句相比,主语关系从句加工更容易。
  实验3显示,句子类型、生命性格局主效应均不显著,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是老年人的认知老化。除了首次阅读时间显示嵌入从句的核心名词生命性影响到老年人的阅读加工外,主句核心名词的生命性取向对老年人句子加工的表现没有显著影响。
  实验2、3联合分析发现,年龄主效应稳定,与年轻组被试相比,老年组被试加工关系从句的能力显著老化,且该效应不因句子中核心名词生命性格局的变化而变化。与老年组被试相比,年轻组被试的句子认知加工更多受到句子中核心名词生命性格局的影响,句子理解正确率和阅读眼动指标都显示,这种影响更多来自语言经验-分布频率和题元切适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学习为目的的国际流动性不断增长,国际交流学习不仅提升了个体智力而且为其带来许多宝贵经验。但是,异国文化和教育体系的差异性有时会给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因此,留学生生面临着适应当地文化以及心理健康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进行,旨在确定自我决定动机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适应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此,本研究从武汉市四所高校中随机抽取
当代大学生对于外在自我形象的关注日益增高,显然成为了一种现象和趋势,但是过分追求外在形象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身体意象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焦虑等,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现今大学生身体意象、自尊和社交焦虑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探讨性别和年级对身体意象、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的调节作用,为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提出可行性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以大学生群体
学位
在全球范围内,自杀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和精神卫生问题,在15至29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而评估自杀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自杀意念,研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预防自杀以及自杀干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人际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可以作为衡量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敏感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尽早发现自杀风险存在的可能,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了武汉市
学位
结束咨询的过程包含了“分离”、“告别”、“完成”等元素,这些元素对于咨询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且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心理咨询需求量激增,利用结案阶段巩固和延续当事人的咨询收获,是提升高校咨询效率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界对结案阶段的关注度并不高,缺乏结案阶段的实证研究。故本研究旨在探索结案阶段的咨询师行为和当事人视角,以此为结案阶段的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本研究包含两个质性研究。研究一以16个完整咨询
学位
近年来,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问题和低主观幸福感成为研究的热点,过度的依赖手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智能手机成瘾对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影响机制,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索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试图引入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两个变量,探究其在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之间是否起到链式中介作用,以其丰富国内外关于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
学位
说话是一种通俗说法,本研究中的说话一词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是指人们通过喉咙发出的语音来表达思想的言语,除了内容等因素外,其响度(音量)的高低也会对交流各方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上常有讨论高音量的口头言语令人感到厌烦、不文明的话题与新闻;生活中也有部分人吵架或发怒时会提高口头言语音量。但是,以往很少有研究探讨较高响度口头言语对倾听者与说话者本身情绪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较高响度的口
学位
自我表露是指个体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分享给他人的过程,它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及其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在各种网络平台上进行自我表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际交往的新方式。国内外现有的关于网络自我表露的量表尚未有公认的研究工具,国外关于网络自我表露的测量更多的是直接采用一般自我表露量表或从中抽取若干维度进行测量,只是在自我表露的前面冠以“在网络情境下”的字眼,且国内外网络文化背景差异
初中物理的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应该以学生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认知诊断测评(cognit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CDA)可以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认知诊断反馈报告,让学生了解自己具体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帮助个体制定更客观更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然而,现有的物理认知诊断研究
学位
公正世界信念是指个体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持有这一认知的个体坚信世界对每个人都是公正公平的,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得到其应该得到的,应该得到的都是个体所得的。主观幸福感指个体依据主观内定的衡量标准对自我生活质量所做的认知性和情感性的总体评价,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这两个方面。而亲社会行为则是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行为者自身而言无明显好处,但对行为受体带来利益的行为,主要有谦让、赠予、合作、安慰、分享
学位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自古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民间文化中,因果报应思想不仅强调行为者自身的善恶有报,更强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体现于一家之中的报应形式。当前关于因果报应思想的研究,多基于社会学、宗教学等视角,对其特点与意义进行探讨,较少从心理学视角对其心理机制、影响因素等,从认知与决策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而因果报应思想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学层面的探讨则对于民间信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