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及经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wzx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2000~3000万人。慢性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严重并发症,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选择合适抗病毒方案则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已被各大指南推荐作为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由于TAF在中国上市时间不长,本研究旨在评估TAF在真实世界中对初治和经治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比较TAF与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对初治CHB患者的疗效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随访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14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阶段及用药不同分为初治CHB患者组(包括TAF组和ETV组)和经治CHB患者组(从其他抗病毒治疗方案转为TAF单药治疗的经治CHB患者),对其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用药史、经治患者换药原因)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 Antigen,HBs 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磷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14例CHB患者资料,其中TAF组57例,ETV组56例,经治患者组101例。初治患者中TAF组与ETV组在基线时除血清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如下:1.在24周时,TAF组与ETV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5.96%和82.14%,均较各自基线时显著升高(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与ETV组病毒学应答率(<20 IU/m L)分别为45.61%和21.43%,均较各自基线时显著升高(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周时TAF组与ETV组HBs Ag分别为1054.50(380.30,2416.50)IU/m L和909.10(265.55,1781.50)IU/m L,均较各自基线显著降低(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与ETV组HBe Ag分别为0.10(0.08,6.37)COI和0.11(0.08,0.29)COI,TAF组较基线时显著降低(P<0.05),ETV组较基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有25例患者,ETV组有34例患者在基线、24周和48周时数据完整,在48周时,TAF组和ETV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96.00%和88.24%,均较各自基线时显著升高(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与ETV组病毒学应答率(<20IU/m L)在48周时分别为64.00%和55.90%,均较各自基线时显著升高(P<0.0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与ETV组HBs Ag分别为1056.00(255.20,2238.00)IU/m L和808.40(349.38,1360.75)IU/m L,均较各自基线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与ETV组HBe Ag48周时分别为0.11(0.09,4.24)COI和0.09(0.08,0.47)COI,均较各自基线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经治患者的换药原因中,单纯因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aemia)LLV换药的患者有23.76%;单纯因肾功能损害或合并肾病换药的患者有20.79%;单纯因ALT异常换药的患者有13.86%;因血磷降低、耐药等换药的患者较少。3.在基线时出现LLV的经治患者在24周时病毒学应答率(<20 IU/m L)为64.52%,其中有17人随访至48周,病毒学应答率为76.47%;因耐药及病毒应答不佳换药的11例经治患者,24周时病毒学应答率(<300 IU/m L)为81.82%(9/11),其中有6人随访到48周,病毒学应答率为100.00%(6/6)。4.101例经治患者在24周时ALT复常率为87.13%,较基线明显升高(P<0.01);HBs Ag在24周时为1452.00(430.35,3764.00)IU/m L,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0.01);HBe Ag在24周时为0.84(0.09,26.09)COI,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0.01);以20 IU/m L为检测下限时,在24周时病毒学应答率为78.22%,较基线显著升高(P<0.01)。共有57例患者在基线、24周和48周时数据完整,在48周时,ALT复常率为89.47%,较基线明显升高(P<0.05);HBs Ag在48周时为1455.00(409.25,3555.00)IU/m L,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0.05);HBe Ag为1.35(0.10,24.34)COI,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0.05);在48周时病毒学应答率(<20 IU/m L)为89.47%,较基线显著升高(P<0.05)。5.应用TAF的初治患者在24周时的e GFR、肌酐、TC和TG较基线时均无明显变化(P>0.05);在肾功能损害的经治患者中,24周时e GFR较基线升高,肌酐较基线时减低,两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AF及ETV对初治CHB患者均具有较高的ALT复常率及强效的病毒抑制作用,可降低血清HBs Ag及HBe Ag水平;2.本研究中,LLV及肾功能损害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也是换用TAF的主要构成原因;3.处于LLV状态及病毒学应答不佳、对原有药物耐药的经治CHB患者换用TAF后,可进一步抑制HBVDNA复制,提高病毒学应答率;4.对于经治CHB患者换用TAF治疗,可进一步提高ALT复常率及病毒应答率,降低血清HBs Ag及HBe Ag水平;5.TAF对CHB患者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肾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常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目前尚不能治愈。本研究通过对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的结果和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其指导临床决策的可行性,以达到精准个体化用药,减少耐药产生,最终达到减少用药成本,降低药物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3名患者。采用ATP-TCA对多种药物及药物组合的体外敏感度
学位
空间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载荷的支撑。高精度的磁测设备对于深空探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磁通门磁强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空间磁场的探测中。但磁通门磁强计易受到卫星剩磁、瞬时电流等因素的影响,且仪器的零位漂移随着卫星的运行而缓慢地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提高磁测数据的精度、可信度,需要定期对磁通门磁强计进行在轨标定。传统的在轨标定方法主要有Davis-Smith方法、Belche
学位
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EP)是空间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对太阳高能粒子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相比对,从而不断完善理论模型,能够加深我们对太阳高能粒子在太空中加速和传播过程的理解,进而更好地对高能粒子事件进行预测。在以往的高能粒子传播模型中,大多使用Parker磁场模型,忽略了太阳上不同区域发出的太阳风的速度差异与行星际磁场中的复杂磁
学位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表面的局部磁极凝聚,磁场强、温度低,在可见光等电磁波段辐射通量低,视觉上偏暗。太阳黑子和活动区的演化与太阳周期密切相关:在太阳极大年,太阳黑子和黑子群数量多,太阳黑子和太阳活动区附近的爆发性事件显著增多,比如太阳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等;在极小年,此类事件显著降低。因此,太阳黑子的平均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太阳的活跃度,太阳黑子是研究太阳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旨在分析和对比太阳黑子辐
学位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情况,分析ESR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为ESRD肝纤维化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思路。方法 1.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的83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ESRD非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41例,PD患者42例。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学位
太阳活动爆发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向行星际空间释放太阳高能带电粒子。高能粒子具有能量高、穿透能力强的特点,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现代科技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对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研究有利于深入准确地认识太阳高能粒子的起源、加速和传播机制,为减少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主要研究太阳高能粒子通量随时间演化的规律,进一步认识其传播机制和影响因素。利用多卫星联合观测事件,筛选其中较为纯净的蓄水
学位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并探讨CKD患者合并SIBO与胃肠道症状、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CK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按CKD分期及是否行腹膜透析治疗分为早期CKD组17例、中晚期CKD组34例、腹膜透析(PD)治疗组31例。通过乳果糖氢-甲烷呼气试验(LHM
学位
在太阳风和地球磁层耦合过程中进入磁层的能量可以被剧烈地耗散掉,从而在磁层和电离层中产生强烈的扰动。这些扰动可能导致高纬度地区无线通讯的中断,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充电等效应,因此研究磁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地球磁尾是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注入、储存和耗散的重要区域。远磁尾电流片在磁层亚暴期间的质量、能量和磁通量的输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对于广泛研究的中磁尾电流片,XGSM<-30
学位
目的:核苷(酸)类(NAs)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丙酚替诺福韦(TAF)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活动的首选用药。三种药物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能有效控制CHB患者的病情。然而有报道称NAs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早期可表现为肾小管功能的障碍。故NAs类药物长期应用的肾脏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必要时需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选择肾毒性较小的药物继续
学位
目的:记录我院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BSI)的检出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在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KP)BSI患者中,比较CRKP组患者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CRKP BSI的危险因素,进而协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及防控CRKP BSI。方法:通过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回顾系统,记录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396例KP B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