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钨块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的刻蚀及氢同位素滞留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钨因其优良的材料性能成为最具潜力的第一壁材料。托卡马克装置运行过程中,第一壁材料溅射出的杂质钨原子会进入刮削层甚至中心等离子体,导致功率损耗甚至等离子体破裂,影响装置的稳态运行;钨会再沉积到第一壁壁材料表面,形成刻蚀-再沉积循环,影响材料表面形貌和滞留性能。同时滞留在再沉积层/壁材料中的氢同位素会影响等离子体密度控制和燃料燃烧效率,而具有放射性的氚也会影响装置的核安全。本文基于离子束注入深度标记物技术,利用中国国家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EAST上搭载的材料与等离子体分析平台(Material And Plasma Evaluation System,MAPES)和韩国国家聚变实验装置KSTAR上的偏滤器材料实验平台开展辐照实验。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对辐照后的标记钨材料进行表征,定量研究轧制钨刻蚀行为,以及氢同位素在钨中滞留行为。首先,在EAST上研究钨材料辐照性能变化。电火花切割表面更容易沉积装置内的杂质元素,材料表面沉积了装置内的钼、铜、碳等元素。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氘滞留量增加,所有样品第一条脱附峰温度略高于辐照基底温度,并且发现一条温度为1070K的高温脱附峰。短时间累积辐照,氘在钨材料表面与次表面的滞留浓度相差很小,相比于前者,长时间辐照的样品表面氘滞留浓度增加,而次表面浓度减少。由于MAPES装置辐照位置限制,不能够引起表面足够的形貌变化和刻蚀厚度变化。该研究可为钨材料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的应用提供经验。其次,在KSTAR装置上开展了材料辐照实验。辐照后材料表面沿着晶界出现裂缝,相比于轧制方向与被辐照表面垂直样品,平行样品表面产生裂缝更宽,并且溅射损失表层厚度更大;不同样品表面出现不同尺寸的起泡,并观察到氢泡破裂遗留的凹坑,材料表面沉积了来自装置内部与样品座的碳、铁、镍、钼等元素;所有样品均出现两条不同含量比例的高温脱附峰,第一条温度为880K,第二条温度为1040K,氘大量滞留在材料的次表层,而在更深层固体中滞留量很少。本研究验证了离子束注入标记物技术在托卡马克环境下研究钨材料刻蚀行为的实用性,为未来聚变装置中钨材料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经验与参考。
其他文献
小分子凝胶是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自组装成的一种软材料,在超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催化、再生医学、药物传递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而被广泛关注。挥发性酸和有机胺是严重的气态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挥发性酸和有机胺的检测,通常是采用电化学、气相色谱和各种化学传感器等方法,这些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得以实施。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了几种新型小分子凝胶
目的在单核细胞PRKG2基因条件性敲除(cKO)及条件性敲入(cKI)小鼠基础上分别构建小鼠痛风气囊模型和急性腹膜炎模型,研究痛风致病基因PRKG2对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4,8-二羟基-1-四氢萘酮(4,8-DHT)为山核桃外果皮化感物质,已被证明具有除草活性,田间尚未得到验证。为明确4,8-DHT在林地内的除草活性及对杂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文依据《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是由于自身遗传物质的改变会在无逆境胁迫和病原菌侵染情况下自发出现坏死斑表型。大多数突变体会表现出抗病基因的上调表达,植株获得系统获得性抗性,增强对
光合效率是影响绿色植物产量与生物量的重要因素。本课题组前期克隆并命名了一个与水稻叶色相关的高光效基因NRPC,比对获得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NRPC1基因。拟南芥
目的:疟疾作为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始终威胁着人类健康。早在2010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国消灭疟疾的宏伟目标。然而由于疟原虫耐药性增加等问题的出现,疟疾的治疗效力减
不可逆电穿孔(IRE)是一种基于能量的肿瘤消融技术,它使用高幅值的电压脉冲来提高细胞膜渗透性。当细胞暴露于电脉冲时,会形成纳米级亚稳态结构和气孔损伤,导致细胞凋亡和肿瘤
声波散射问题作为数学物理领域中的一大研究热点,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引起了各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对声波散射问题进行数值求解时的第一个关键点,即为如何在无界的情
非线性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掌握了分析复杂现象的工具,目前主导的非线性研究方向包括孤子、分形和混沌。自1 9 7 0年以来,孤子现象的研究获得了各领域学者的关注,人们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光纤、纳米管、液晶和等离子体等各式各样的介质中都观察到孤子的存在,由于孤子能够保持其形状和速度不变以致可以实现远距离保真通信,因此在光学领域中光孤子具有明显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用双线性
第一部分:叶内型和叶外型先天性PS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先天性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患儿中叶内、叶外两种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