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分析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患者的四种主要传统危险因素与闭塞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血管形态学特点,确定传统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及其血管形态学特点之间的关系,对于规范化管理ICAO患者、深入研究ICAO的病因和控制卒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症状性C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症状性CICAO患者发生内分水岭性梗死的相关因素,为CICAO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重要参考;2、对行血管内开通术的症状性C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CICAO患者血管内开通成功的预测因素,同时将这些因素与Chen等的研究对比;3、通过回顾性分析近端保护技术下行血管内开通术的症状性C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近端保护技术下对症状性CICAO行血管内再通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选取2011年01月至2019年05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CICAO患者185例,同时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2例,分为颈动脉硬化组(102例)和颈内动脉闭塞组(185例),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资料。CICAO患者术前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完全闭塞,记录患者的相关影像学资料及临床基线资料。研究中使用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吸烟史等因素,并分析四种脑血管的常见传统危险因素的频率。描述闭塞ICA血管形态学因素包括残端形态、侧支代偿(ASTIN/SIR)评分、侧支代偿途径、闭塞颈内动脉远端血液返流水平、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颈内动脉起始段钙化情况等,并分析四种危险因素在这些ICAO病变出现的频率以及特征性的血管形态学。将所有患者分为内分水岭性梗死(internal borderzone infarcts,IBZ)组(64例)和非IBZ组(121例),对收集的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识别症状性CICAO患者发生内分水岭性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2、我们的研究纳入2011年01月至2019年5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行血管内再通术的73例症状性CICAO患者,分为开通组(49例)和未开通组(24例),术中采用近端保护技术和远端保护技术,部分患者由于特殊情况,未使用保护装置,记录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线资料、术前评估、手术详细过程、术后管理、手术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之间的资料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症状性CICAO患者血管内开通的相关因素。与Chen等的研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3、将2012年03月至2019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行血管内再通术的27例症状性CICAO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27例症状性CICAO患者均在近端保护技术下实施血管内再通术治疗。术后定期对血管内再通成功CICAO患者的血管通畅度和生活质量进行随访。结果:1、我们的研究中颈内动脉闭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脑梗死病史、Fg是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因素;HDL是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保护因素。我们的研究对ICAO患者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单种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91.9%,高血压病史73.0%,吸烟史42.2%,和糖尿病史24.9%;2种合并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高血压病71.4%,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年龄>60岁&吸烟史38.9%,高血压病&吸烟史31.4%;三种合并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和吸烟史占比最高(31.4%);四种合并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吸烟史和糖尿病占比(7.6%)。四种主要危险因素在ICAO患者血管形态学方面分布结果显示:年龄>60岁占比最高,然后依次是是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和糖尿病史。IBZ组OA反流患者显著多于非IBZ组(P<0.05);非IBZ组侧支代偿(ASTIN/SIR3~4级)患者多于IBZ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病史、闭塞时间≤3月、低密度脂蛋白(LDL)、眼动脉返流是症状性CICAO患者发生内分水岭性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侧支代偿(ASTIN/SIR 3~4级)是症状性CICAO患者发生内分水岭性梗死的保护因素(P<0.05)。2、73例症状性CICAO患者行闭塞ICA血运重建术,49例成功(6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开通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开通组相比高一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通组锥形残端、血液反流床突段以下、闭塞位置ICA C1段患者数均高于未开通组(P<0.05);将P<0.2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ICA远端血液返流至床突段以下、锥形残端是CICAO患者ICA血运重建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闭塞ICA起始端钙化是CICAO患者ICA血运重建成功的不利因素(P<0.05)。无致命性并发症发生。本研究中闭塞点C1、返流至C5段以下、锥形残端比率低于Chen的研究(P<0.05);本研究中吸烟史患者比率高于Chen的研究(P<0.05);本研究中闭塞段钙化比率高于Chen的研究(P<0.05)。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8(12~24)个月。开通组1例(2.0%,1/49)心肌梗死,1例(2.0%,1/49)缺血性卒中(开通侧颈内动脉非责任血管);未开通组3例(12.5%,3/24)缺血性卒中,1例(4.2%,1/24)心肌梗死。35例(71.4%,35/49)患者行颈部彩超、CTA或DSA影像学检查评估,2例患者颈内动脉再闭塞,3例患者颈内动脉支架再狭窄,其余患者支架内血流通畅。3、27例患者在近端保护技术下实施闭塞颈内动脉血管内再通术,22例成功(81.5%,22/27),平均手术时间为148.9(116~180)min。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2例,颈动脉夹层1例,高灌注综合征2例,无症状性缺血事件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TIA 1例,无致命并发症。18例成功患者术后3个月mRS≤2分(81.8%,18/22),其余4例(18.2%,4/22)成功患者mRS评分3分;对手术成功的患者平均随访18.1(12~24)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无卒中、心肌梗死及死亡等不良事件。其中,15例(68.1%,15/22)患者通过颈部超声,头颈CTA或DSA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检查发现支架内前向血流通畅,2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结论:1、脑梗死病史、Fg是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因素;HDL是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保护因素。在症状性CICAO患者中,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四种主要传统危险因素;年龄>60岁和高血压病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吸烟史和糖尿病史;眼动脉返流、LDL、闭塞时间≤3月、脑梗死病史是症状性CICAO患者发生内分水岭性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INR及侧支代偿(ASTIN/SIR 3~4级)是症状性CICAO患者患者发生内分水岭性梗死的保护因素。2、症状性CICAO患者ICA血运重建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主要包括锥形残端和血液返流至床突段以下,闭塞ICA起始端钙化是开通的不利因素;通过与Chen等的研究结果相比较,一些预测因素有较高一致性。3、在近端保护技术下,血管内重建ICA对症状性CICAO患者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