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的脑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关键期,更是增强其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初始阶段。学业成就是学校评价学生学业表现的主要指标,概括了学生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学业表现,可以用于代表他们学业能力和学业成功水平。影响小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涉及认知能力、学习心理和学业行为等;环境因素涉及学校氛围、家庭社会背景等。心理素质是与人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2000)。以往研究表明,心理素质作为内在心理品质,可以直接对学业成就产生影响。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拓展探究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神经机制。研究一采用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来自四川、重庆、贵州等3个省的33754名小学生展开调查,旨在考察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真实情况,探究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等不同类别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差异。结果发现:(1)从心理素质的总体状况来看,小学生心理素质整体发展较好,这表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表现普遍较好。(2)从分维度上来看,其中个性品质得分最高,剩下依次是认知品质和适应能力。即小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分要显著高于认知品质和适应性能力。(3)从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性来看,在性别上,女生的心理素质的总分和分维度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在年级上,五年级的心理素质水平整体表现更好,三年级得分最低。在家庭变量上,来自不同家庭居住地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分呈现出由农村、城镇和城市逐级递增的趋势。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得分呈现出随着父母学历文化的上升而增加的趋势,相较于小学及以下学历,研究生学历的得分要更为优异。另外,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总分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没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整体水平要显著优于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小学生;研究二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利用静息态局部一致性的方法,探究了心理素质各分维度的脑功能基础,结果发现个性品质与左侧小脑、中央后回、额叶和顶叶等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呈负相关;适应能力与颞叶、角回等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呈负相关。研究三在研究二的基础上,结合行为数据及脑成像数据,采用静息态功能连接和中介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神经基础。通过将研究二发现的与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相关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得到与适应能力相关的脑区的功能连接并提取信号值,最后通过中介分析探究心理素质对学业成就影响的神经基础。结果发现,楔前叶的功能连接活动与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背外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活动与适应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中介分析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在背外侧额上回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有中介作用,即背外侧额上回可以通过心理素质影响学业成就。
其他文献
本文致力于几种不同风险模型的破产理论研究,考虑了常利率古典风险模型下的极值分布,索赔间隔服从混合指数分布时的破产问题,还考虑了一类延迟更新风险过程。 自古典风险模型提出后,许多文献对其进行推广研究,以便更加符合要求,常利率古典风险模型便是其中之一,研究这种模型的相关文献有很多,如Cai(2002),Li(2004),Wu(2002),Wu(2005)。其中Wu(2005)给出了破产时,破产前瞬时盈
强迫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具有强迫思维或/且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通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并造成社会功能损害。近年来对学生群体的一些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强迫正成为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虽然大部分个体的强迫症状表现较为轻微,但为了避免症状的发展,一些及时干预是很有必要的。这也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探明强迫个体的心理机制,为科学、有效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强迫症的习惯驱动模型认为强迫
家族效应的研究最早主要来源于拼音文字的正字法家族效应研究,家族成员越多,越利于对靶词的识别,称之为家族促进效应,反之则为家族抑制,这表明家族成员的多少即家族大小是影响词汇通达的因素之一。然而研究发现家族效应也受不同语种的影响,当使用中英文之外的其他拼音文字时,并非表现为家族促进而是转变为家族抑制效应。不同于形音一致的拼音文字,汉字以笔画为最小单位,其中以形声字居多,其蕴含着整字的语音信息(声旁)和
正如《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而言,为国际学生开办的各种丰富的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运用汉语的能力,各高校开设了丰富多姿的课程,如“综合汉语”“当代中国话题”“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概况”“中国民歌赏析”“中国舞蹈”等等。其中作为必修课之一的中国概况课程,以介绍中国的国情为核心任务,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使其能够正确地运用
近年来,国内校园霸凌事件频发,校园霸凌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校园霸凌事件不仅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对校风、学风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我国关于校园霸凌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陆续有专家学者展开相关研究。但在我国政府、教育部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关于校园霸凌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渐走向深入、全面。2021年1月,教育部表示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开展《未
背景:代谢性谷氨酸2/3型(mGlu 2/3)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潜在的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LY404039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mGlu 2/3受体激动剂,目前虽未在临床中使用,但在前临床动物研究中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抗精神病效应。条件躲避反应范式是一种评价抗精神病作用的重要手段,抗精神病药会抑制条件躲避反应。已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抗精神病药在长期用药后敏感性会发生改变,表现在对条件躲避反应的抑制能力增强
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category-based induction)是指人们运用学习到的类别关系,将已知前提的类别属性拓展到与新的结论的过程,其在日常生活对于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在类别归纳中,前提数量和前提间的相似性都会影响推断的强度(induction strength)和结论成立的可能性(the likelihood of conclusion);前者称为前提单调性效应(premi
道德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大硕果,研究发现,日常身体积累的经验会作用于道德概念进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通过隐喻联结这一机制映射形成个体的道德抽象概念。而就具身认知来说,更是致力于研究抽象复杂概念和躯体经验的隐喻联系是怎么样形成的以及如何进行机制运转。在空间维度的道德隐喻背景下,当前位置隐喻下的道德判断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与下,但在日常生活中,垂直空间其实除了上下还有高低。而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相对于上下
创造力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至关重要。尽管对于创造力的定义仍未达成一致的结论,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以“产品”的视角来对其进行定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创造力姑且可以简单的定义为产生新颖并且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是一种以网络形式表达人类知识结构的模型,它编码、存储着在不同背景和时间尺度下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各类概念和知识,对研究创造性认知加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创
分析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发展表明泛函分析的地位日益重要,它在物理工程,化学,生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以泛函分析为工具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已成为分析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解决这些领域中的非线性问题的同时逐渐形成了现代分析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一非线性泛函分析。它主要包括半序方法,拓扑度方法和变分方法等内容,为当今科技领域中层出不穷的非线性问题提供了富有成效的理论工具,尤其在处理应用科学中提出的各种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