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核仁素—染色质相互作用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7599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仁除了在核糖体的生物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外,也对细胞代谢过程的调控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细胞代谢过程包括细胞周期调控、调亡、端粒产生等,因此很多核仁蛋白为多功能蛋白。核仁素是核仁中含量最丰富的非核糖体蛋白之一,自从三十五年前其被发现以来核仁素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核仁素在RNA聚合酶工转录,前核糖体加工及合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核仁素也参与DNA代谢、染色质调控,并且是药物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很好的药靶。在真核细胞当中,DNA在细胞核里被包装进入核小体形成染色质。细胞进化出一系列机制来克服核小体屏障,这些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组蛋白变异体纳入以及ATP依赖性染色质重塑。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核仁素与染色质的相互作用,揭示核仁素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中的机制。近来有研究表明核仁素有组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并协助核小体转录,核仁素也是体内rDNA转录所必需的,但是核仁素调控RNA聚合酶Ⅰ转录的机制仍不清楚。本论文研究表明核仁素沉默会引起rDNA基因异染色质标记H3K9me2的增加以及常染色质标记H4K12Ac和H3K4me3的减少。核仁素结合未甲基化的rDNA,ChIP-seq实验表明核仁素在rDNA的启动子和转录区有强烈的富集。核仁素能够干扰TTF-1与promoter-proximal terminator T0的结合,进而抑制核仁重组复合体(NoRC)的亚单位TIP5和IHDAC1的招募,阻碍转录抑制异染色质状态的建立。此外,核仁素沉默以及放线菌素引起的PolⅠ转录抑制均可以引起组蛋白变异体macroH2Al重新定位到核仁以及rDNA基因。macroH2Al重定位到核仁在核仁素沉默的条件下对Pol Ⅰ转录的抑制起重要的作用,因为macroH2Al沉默能够减弱核仁素沉默引起的rDNA转录抑制效应。这些结果揭示了核仁素在维持rDNA常染色质方面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考虑了向量场的L3/2估计.证明了在有界区域,对于在边界上切向分量为0的向量场是可以被散度的W-1/3,3/2范数,旋度的L1范数以及依赖于区域拓扑的量来控制的.通过类似地证明,我们也得到了向量场的Lp估计,其中1<p<∞.应用Lp估计,在负指数Sobolev空间里证明了全局div-curl引理.作为向量场估计的应用,本文还研究了一个带有旋度算子的偏微分方程组.这个方程组来源于超导的数学理论.
本文利用边界层函数法、多元缝接法、隐函数定理以及其他方法,构造了四类时滞奇摄动问题解的渐近表达式,得到原问题解存在的充分条件。探讨了内部层出现的区域及原因,证明了形式渐近解的对原问题精确解的一致有效性.并给出其在系统控制理论、化学反应动力学、半导体理论等领域的应用模型.对已有的一些结论做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叙述了奇摄动问题的发展过程,引入了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一些概念与定理.着重介
本文证明了仿射Weyl群E8的α-值为6的一个双边胞腔的左胞腔的左连通性,并得到了E8的α-值为5、6的双边胞腔的独异对合元图。仿射Weyl群(A2n+1,S)(相应的,(A2n,S))在某个群同构η,其中η(S)=S,下的固定点集合能被看作是仿射Weyl群(Cn,s)。那么加权的Coxeter群(Cn,e)的左和双边胞腔,这里e是仿射Weyl群A2n+1(相应的,A2n)的长度函数,就能通过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交换C*-代数到Ⅱ1型因子上的几乎可乘完全正线性映射及同态的些性质.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证明了Ⅱ1型因子上的唯一性定理.若X是紧度量空间,A是Ⅱ1型因子,对于任意的有限集F(?)C(X)和任意的ε>0,在C(X)中存在范数为1的正交正元{hi}i=1n和有限集L(?)K(C(X)).对于任意的u>0,存在C(X)中的有限集G和δ>0,如果Φ1.Φ2:C(X)→A是两个(G.δ)-可乘单位
本文旨在研究发生在具有多尺度的高维吉洪诺夫系统以及奇异奇摄动系统的空间对照结构.近年来,奇异摄动问题中的空间对照结构成为非常活跃又重要的研究领域.当我们处理奇异摄动问题时常常遇到空间对照结构,例如,对汽车碰撞模型里碰撞瞬间汽车的形变规律的分析,神经网络模型里神经元的传递规律以及在超导体表面所产生的边界层现象的解释等等.事实上,人们已经发现的奇异摄动问题中的多层现象,层套层现象以及非指数式衰减的边界
破骨细胞是一种体形大的多核细胞,能够吸收骨质材料。破骨细胞遇到基底材料时,会出现一种点状、富含细胞骨架蛋白的结构——podosomes,并且podosomes会动态组装成簇、环或带状的高级结构。本文研究从细胞群体到单个podosome的动力学及其功能。本文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首先进行了在细胞尺度上的时间动态测量与分析,并对各分化时期时细胞内的actin进行了量化分析。细胞尺度的时间动态测量实验
在生物系统中,扩散是营养和因子运输的一个基本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芯片上的实验室”出现以来,微流控芯片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可用于实现基于扩散现象的应用研究。扩散现象和以扩散为基础的试验分析是这个论文工作的主题,主要对微流通道内外的扩散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微流通道内的扩散研究以简单方形通道和几何形状呈周期变化的通道为研究的对象,其有效扩散系数受到通道宽度大小的影响。由此我们利用扩散现象在微流通道中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1)在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受到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在每个细胞周期中DNA准确的复制一次。DNA复制的起始阶段是复制过程中关键的一步,该过程受复制前复合物(pre-replication complex, pre-RC)的严格控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some maintenance, MCM)复合物是pre-RC的重要组分,该复合物是由同一家族结构相类似的6个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高场磁体及脉冲程序的发展,核磁共振技术已经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及医学等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生物大分子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及分子动力学方面,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手段。在获得原子水平的物质结构方面,其精密度及准确度等方面,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和与X-ray单晶衍射方法相媲美,其应用广泛性和简便性方面更有X-ray单晶衍射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JAR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属于一类已知的最大且广泛存在的七次跨膜受体家族,并参与转导一系列细胞外信号,如光子、气味分子、肽类、生物胺、蛋白酶、信息素、荷尔蒙、核苷酸、以及脂类等等,通过G蛋白激活下游效应器以产生细胞内如环腺苷酸(cyclic AMP,cAMP)、肌醇-1,4,5-三磷酸(inositol1,4,5-trisphosph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