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辽宁省西北部风沙土地区气候干燥、降水总量低且时间上分布不均,土壤以沙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差,严重影响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能力。为缓解辽西北风沙土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保证玉米稳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在辽宁省彰武县阿尔乡沙漠生态园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坑试验的方法,研究辽西北风沙土地区调亏灌溉对玉米生长和生理性状、干物质分配和转移,土壤硝态氮含量、玉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西北部风沙土地区气候干燥、降水总量低且时间上分布不均,土壤以沙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差,严重影响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能力。为缓解辽西北风沙土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保证玉米稳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在辽宁省彰武县阿尔乡沙漠生态园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坑试验的方法,研究辽西北风沙土地区调亏灌溉对玉米生长和生理性状、干物质分配和转移,土壤硝态氮含量、玉米产量、需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于2017年、2018年分别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设置三个水分亏缺程度:轻度(65%~70%θ?)、中度(55%~65%θ?)和重度(50%~65%θ?),9个水分调亏处理,另设置全生育期适宜土壤含水率(70%~80%θ?)作对照。揭示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玉米生长和生理调控的影响机制,以此提出适宜辽西北风沙土地区玉米节水稳产的水分调控标准。两年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玉米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调亏灌溉控水下限越严重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所受抑制越明显。苗期轻度调亏灌溉(65%~70%θ?)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拔节期复水后玉米株高的增长速率为60.7%,比对照处理高17.8%,拔节期复水对玉米株高的增长具有补偿效应。拔节期调亏灌溉对玉米株高影响最大,降低了14.69%~32.4%。抽穗期调亏灌溉对株高基本没有影响。(2)苗期轻度调亏灌溉,在灌浆期叶绿素相对值比CK增加3.14%;净光合速率比CK显著增加9.01%;蒸腾速率比CK处理显著增加9.43%。拔节期轻度调亏灌溉,后期复水后,在灌浆期叶绿素相对值、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CK相差不大,表明拔节期进行轻度亏水处理,有利于玉米在灌浆期光合产物的积累。(3)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存在差异,分配量大小依次为穗>茎>叶。采用Logistic模型对两年干物质积累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拟合,二者具有较好线性关系,R2在0.97~0.99之间(P<0.01)。在苗期及拔节期进行轻度亏水处理能够延长干物质积累时间,提高干物质产量。在生育后期,T1(苗期,65%θ?)、T4(拔节期,65%θ?)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高35.51、52.11 kg·hm-2,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较CK处理则分别高出5.19%、13.33%。(4)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降低了玉米的穗长、穗粗、穗重、穗粒数、百粒重,增加玉米秃尖长度,最终导致调亏灌溉处理后玉米产量的降低,在各生育期进行重度调亏灌溉处理减产作用最明显,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重度调亏灌溉处理产量较CK处理分别减少16.7%、19.35%和19.75%。T1的产量虽然比CK减少3.74%,但差异不显著。(5)调亏灌溉可以减少玉米全生育期的耗水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2017年和2018年,苗期轻度调亏灌溉处理下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2.06 kg·m-3和2.24 kg·m-3。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分析两年数据来看,T1(苗期,65%θ?)和T4(拔节期,65%θ?)处理下玉米的综合效益最好。试验结果表明,苗期轻度调亏灌溉(65%θ?)和拔节期轻度调亏灌溉(65%θ?)处理虽降低了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减少了玉米的营养生长,但提高玉米在灌浆期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更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玉米穗部分配,减少作物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证玉米稳产,可以实现辽西北风沙土地区玉米种植节水,稳产,优质的目标。
其他文献
固态电解质在金属锂电池内的应用能够效解决有机液态电解质存在的泄露、稳定性差、易燃易爆等问题。同时,由于还具有操作温度范围宽,可加工成型,能量密度大等特点,因此固态电解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的界面相容性差,严重影响全固态电池性能。例如:聚氧化乙烯(PEO)基电解质与锂负极界面稳定性较差,电池在循环过程中易发生短路现象,严重阻碍其实用化进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活性添加剂的
二氧化碳(CO_2)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简单分子,地球上的生命几乎都与CO_2分子息息相关。然而,目前人为产生的CO_2每年高达5.5 Gt,远远超出了自然界正常的碳循环能力,因此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合成化学的角度看,CO_2是一种储量丰富、无毒无害、廉价可再生的优质碳源,以CO_2为合成子制备有机化学品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绿色合成路线,然而CO_2分子结构的高度对称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不仅为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还解决了秸秆随意烧毁带来的环境问题,对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炭是废弃生物质在低氧或者无氧条件下热解而成的含碳产物,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前景十分良好,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为了在东北雨养地区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田间试验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覆盖,覆盖
动态网络系统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课题,并且相应的研究结果被广泛运用到信息处理、通信安全、智能控制等领域。动态网络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则控制的目的也变得多样化。根据动态网络的一些特性,如网络传输信号微弱或中断现象无法避免,外部随机干扰现象和节点耦合关系等。通过构造有效的控制器来实现系统同步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具有非线性耦合强度和随机干扰等复杂因素影响下的动态网络系统有限
目的:本文目的在于研究槲皮素及其苷类成分经不同途径给药后大鼠的体内暴露和药代动力学特征,获取全面的系统暴露定量信息,为选择合理利用黄酮醇类成分提供参考,为指导开发新型银杏叶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中成分含量和临床用药剂量确定大鼠给药剂量,分别给予大鼠静脉注射(3μmol/kg)和灌胃给药(24μmol/kg)等摩尔剂量的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苷,在采集的大鼠血浆中加入盐酸并加热处
目的:明确超高海拔(>4500m)地区藏民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随机选取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4507m)的世居藏民。入选标准:(1)年
丹参作为传统中草药,其活性成分丹参酮类化合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方面均有显著活性。因此,丹参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及调控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基于实验室前期筛选丹参转录组数据获得一个在丹参根部特异性高表达的转录因子SmAP2/ERF82。在本研究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了SmAP2/ERF82在丹参根和根韧皮部表达量极高。蛋白亚细胞定位实验表明SmAP2/ERF82定位于细胞核。转录因
为探讨华东地区高水分牧草适宜的青贮技术,以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和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试验材料,通过实验室的聚乙烯袋真空青贮,研究了凋萎
研究目的:近年来腰痛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仅次于上呼吸道疾病,但有很多患者的腰痛症状无明显的病理学及影像学依据,在中医学中多可归于瘀血腰痛、寒湿腰痛、肾虚腰痛等证型。《四总穴歌》中说“腰背委中求”,指的是对于腰背部疾病,可以使用委中穴进行治疗,且古今医家对于腰痛的治疗选穴中多包含了委中穴,但对于瘀血腰痛、寒湿腰痛、肾虚腰痛的治疗,选择委中穴放血疗法是否均适用,又更加适用于哪种证型的腰痛,我国古代文献及
肝癌发生的诱因非常复杂,普遍认为与饮酒、病毒性的肝炎、毒物、遗传因素、寄生虫等有关,其共同特点在于都能引发持续性肝脏部位炎性损伤。这种持续性的炎症会让肝细胞受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