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行动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等要素选定活动形式,整合学科知识及各种资源,设计完整的活动过程,以活动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追求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方式已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当然也存在诸如活动设计:形式单一、与知识相分离;活动实施:形式化,使得效果偏低;活动评价:内容不全面、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还需不断加以探索。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当前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来说,缺乏对其特征和操作思路的系统梳理;从研究方法来说,目前对其探索多从理论探析层面出发,缺乏教学实践考量。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研究需要引入新的研究方法、视角,进一步提升实践效果和丰富理论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就是指专业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基于特定的教学问题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研究,以改进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探究和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问题的新视角和新思路,为教师运用活动教学提供有效经验。行动研究主要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再行动”的思路展开研究。一般需要进行两轮及以上的行动研究。研究内容以行动研究报告形式呈现,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阐述高中思想政治活动教学的行动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与行动研究的研究现状进行理论梳理,明确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背景、活动教学为主题,运用行动研究对研究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加以观察、反思,对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与行动研究的理论概述。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含义、活动类型、操作程序、坚持原则、理论基础和行动研究的含义和操作思路进行理论梳理,从而进一步探析活动教学与行动研究的关联性,为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行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行动前期,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在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以此为确定研究问题奠定基础。第四部分:行动研究的开展过程。首先,论述此次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根据问题制定行动研究计划,分析行动研究要素。其次,以《企业的经营》为例,展开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中,进行课前准备、课堂实施,研究者在整理分析课堂观察结果、记录的资料等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收获与不足。最后,基于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按照“再计划-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的思路开展第二轮行动研究。第五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运用策略。根据对两轮活动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行整体地总结与反思,针对教师运用活动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活动设计上:站在学生立场,立足学生需要;承载学科内容,落实重难点知识;增强活动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其次,活动实施中:教师主导调控,学生主体参与;布置指令清晰,学生分工明确。最后,活动评价上: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活动评价取向;立足活动过程,重在考察学生表现。
其他文献
基于传统教学和显性分层教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隐性分层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行隐性分层教学,不仅契合初中学生的特质,符合新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构建新型现代的教学观,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以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市两所中学的500名七年级学生和十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学生问卷,课堂观察以及教师访谈为研究手段,旨在回答
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和身心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即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良好的学习适应性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以及环境的变化积极调整自我。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调整,最后达到学习适应的良好状态,促进自身的学习能力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的富裕,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的消费层次不断提高,需求层级也逐渐从低层次的生理与安全的领域调转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领域,公共交通作为链接城市的纽带,与人类文化的发展相依相随,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已不再是仅仅能够承担交通运输环节这一单一的功能,以此通过交通枢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整合,推导出“以人为本”的城站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即城市交通枢纽空间。在体
本翻译实践所选文本是导师推荐的、美国作家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所著的《街头魔术少年》节选。该书讲述了魔术师卡特自幼失去父母,从叔叔那里学会魔术本领,与旅途中认识的伙伴从贪婪的波索手中拯救小镇的故事。该小说属于儿童文学,包含大量对话,全文文风偏口语,文笔幽默风趣,内容通俗易懂。该文章内容易于理解,然而包含非常多的文化负载内容和特有表达方式,给翻译带来了相当的挑战。本人在翻译时,以严复的“信、达、雅”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促进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都必须在一定的文化框架下进行。本文根据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文化范式理论,对以广西为代表的民族地区的两所民族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实践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的价值取向、认知内容、方法体系、育人环境出发,发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范式建构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实践强化路径,以期对民族
前人关于“纠错反馈”做了很多研究,其主题涉及教师和学生对纠错反馈的态度,教师对纠错反馈所持信念与其课堂纠错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纠错反馈方式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然而前人对纠错反馈的研究却较少关注职前英语教师。职前教师正处于教师发展的准备阶段,其既存的态度对未来的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职前和在职英语教师对纠错反馈都应持有正确的认识。本研究中的纠错反馈态度是指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语言错误(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学习,学生必须自主参与教学过程。英语学科的突出的特点是交际性,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参与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学生参与”进行了研究,但针对高中生的研究较少。因此,对高中生英语课堂参与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对柳州市民族高中高二年级的202名学
教师纠错反馈在语言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之一,还是学生获得目标语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更是提高学生语言输出准确性的主要途径。近些年关于纠错反馈偏好的研究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但大多数研究是将所有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本研究把研究视角从变量转向学习者“全人”,采用聚类分析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动机类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者书面纠错反馈偏好的整体
泰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长期以来深受游客的追捧。泰王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的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的多民族国家。除此之外,泰国也是一个具有鲜明佛教文化特色的佛教国家,民众普遍信仰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并且泰国还有许多古城的历史遗迹。泰国全国大部分地区仍保留了古老的历史文化与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使泰国民众拥有着一颗包容的心,社会非常和谐有序,为了与海
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基本都采取大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往往试图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这种划一性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个体差异。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差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不同的兴趣、准备状态和学习风格而调整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成果的教学方法。差异教学可以为我们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