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探讨能谱CT术前评估胃癌病理类型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术前评估胃癌病理类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我院胃镜诊断为胃癌并且于术前经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 GSI)双期增强扫描的患者91例,分别于动脉期及静脉期测量病灶的碘浓度、水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并对不同病理类型胃癌之间的能谱特征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在91例胃癌患者中,管状腺癌38例,印戒细胞癌27例,粘液腺癌16例。动脉期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的平均碘浓度分别为(11.57±3.54)×l00ug/cm3、(9.53±3.25)×100ug/cm3、(5.31±1.33)×100ug/cm3,三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静脉期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的碘浓度分别为(22.46±8.32)×100ug/cm3、.07±1.82)×100ug/cm3、(18.06±2.92)×100ug/cm3,管状腺癌分别与印戒细胞癌及粘液腺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印戒细胞癌与粘液腺癌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9)。标准化后的碘浓度也呈现上述规律,即动脉期三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静脉期印戒细胞癌及粘液腺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5)。动脉期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三组的平均能谱曲线斜率依次降低,分别为(-1.36±0.46)、(-1.16±0.39)、(-0.64±0.1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静脉期管状腺癌(-2.70±1.00)分别与印戒细胞癌(-2.20±0.23)及粘液腺癌(-2.17±0.35)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印戒细胞癌及粘液腺癌之间的斜率无统计学差异(P=0.86)。结论宝石CT能谱成像有利于术前胃癌病理类型的评估。第二部分探讨能谱CT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判断胃癌术前T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我院胃镜诊断为胃癌并且于术前经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 GSI)双期增强扫描的患者91例。将观察者分为A、B两组,A组观察者通过分析混合能量图像对91例患者进行胃癌术前T分期的判断;B组观察者通过分析最佳单能量图像及碘-水图像进行T分期的判断。以术后病理分期为标准,分析两组图像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者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所测得动脉期胃癌病灶最佳单能量的平均值为53±6keV静脉期的平均值为58±8keV。A组观察者通过混合能量图像对胃癌术前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61.5%(56/91),T1期为91.2%(83/91),T2期为78.0%(70/.91),T3期为73.6%(67/91),T4期为80.2%(73/91);B组观察者通过最佳单能量图像和碘-水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对胃癌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76.9%(70/91),T1期为94.5%(86/91),T2期为84.6%(77/91),T3期为83.5%(76/91),T4期为91.2%(83/91)。卡方检验显示两种观察方法对胃癌术T分期总的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36),但对T1-T4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混合能量图像相比能谱成像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较高。能谱CT在术前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