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锅乡中小学灾后重建的核心设计问题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地区很多乡镇的中小学在“5.12”地震中被严重破坏。目前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绝大部分中小学重建工程已经结束,并开始启用,援建学校的过程根本地了改善受灾地区的办学条件,原有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得到重新调整和分配。整个重建的过程中,人们和政府团结起来,在政府帮助下,使得重建的渠道更多,给灾区带来了更多机遇。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我们依托5.12汶川大地震的强烈背景,根据事后重建的体会,从灾后中小学重建建筑的安全和更新两个设计问题方向着手,分析将来在应对类似自然灾害时的应对策略。本文通过分析灾区中小学建筑的重建背景、发展现状与趋势,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界定课题的相关研究范围,确定以重建中小学建筑的防灾减震建筑设计策略和人性化设计策略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首先,本文从灾区中小学建筑目前的发展状况入手进行分析,提出灾区中小学建筑在安全性和建设水平上的不足,并结合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灾后学校重建经验与启示,系统地提出此次灾后重建中小学建筑设计的目标与设计原则。然后通过实例调查、理论分析、系统总结、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分别从重建中小学建筑应对地震与应对时代发展两方面给出相应的具体设计对策。在应对地震方面,本文在对青川县三锅中小学重建项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探讨了中小学建筑应对地震的具体建筑设计对策。在应对时代发展发面,论文认为新建的中小学建筑在兼顾经济可行性和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同时,应符合三个发展趋式,面向社区的开放空间,弹性的教学活动空间以及塑造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空间。通过以上的研究,以期这些相关的设计策略能够对重建中小学建筑的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使其更健康、更积极、更有效地为灾区的教育和建设事业服务。
其他文献
人居环境科学强调运用多学科交叉融贯的研究方法,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创造更理想的人类居住环境为目的,达到人与自然
能源的日趋紧张让人们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作为能源消耗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建筑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筑的使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在高
随着徽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徽学研究的兴起,徽州古村落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然而现代化不可逆转的潮流正强烈地冲击着原生态的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热潮尤其是破坏性的开发更
学位
定海路449弄原是民国时期日商裕丰纱厂(现国棉十七厂)于杨浦区建造的包身工宿舍1,最早一批于1923年建成,至今已近百年。建国后作为公共房屋租借给国营十七厂棉纺织工人,目前居住在
尽管很多建筑师和其他建筑环境专业的学者对建筑与特色做出了广泛的研究,但特别针对北京城市建筑及特色研究的文章却很少。在这些少量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北京的建筑特色仅仅体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而有些地区虽然并未达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的标准,但也反映了地域
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是现今困扰很多大中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自从上个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到现在,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从有到好、从单一模式逐步向
商业街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们进行购物、休闲、娱乐与交流等诸多城市公共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活力的策源地。城市商业街区在集聚城市人气
居住作为早期人类的营建活动,与建筑的起源、城市形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住宅建筑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伦理关系和行为方式相互渗透、互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