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胞杆菌源过水解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氧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传统的化学合成法,存在易爆、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诸多缺陷,发展酶法催化合成工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过水解催化活性目前普遍认为是α/β水解酶折叠家族酶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催化活性,属于该族酶蛋白的多功能催化活性(Promiscuous activity)。发现和挖掘具有过水解催化活性的酶蛋白,对发展绿色合成过氧乙酸工艺,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调研已有的专利和文献报道,发现芽胞杆菌产生的多种α/β水解酶折叠家族酶蛋白,包括Bacillus subtilis源蛋白酶(subtilisin Carlsberg,SCP),Bacillus pumilus源乙酰木聚糖酯酶(Acetyl xylan esterase,AXE)和Bacillus subtilis源头孢菌素C乙酰水解酶(Cephalosporin acetyl hydrolase,CAH)等,均表现出较好的过水解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下面三个方面的工作:(1)从特定生境中筛选芽胞杆菌;(2)从分离到的B.subtilis NSYT-3和B.pumilus OSLJ-13菌株中分别克隆scp、cah和axe基因,并进行异源表达;(3)分离纯化上述重组蛋白,测定其过水解催化活性的酶学常数,并尝试建立与葡萄糖氧化酶的串联催化反应。具体结果如下:1、从全国8个地区(福州永泰,临汾洪洞,青岛莱西,许昌鄢陵,天水甘谷,新乡长垣,福州连江和漳州平和)采集了24份19种植物根系土壤样本以及从市场购买5种纳豆产品,经过初筛,获得85株产蛋白酶的芽胞杆菌。PCR扩增上述芽胞杆菌菌株的16S rDNA基因片段,并利用HhaⅠ、MspⅠ和Rs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RFLP分析结果表明:上述85株芽胞杆菌一共分为12个类群。从上述每个类群中,分别挑选出产蛋白酶酶活高的一个或两个菌株,测定其16S r DNA基因片段序列,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实验获得的芽胞杆菌主要集中在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cereus,Bacillus pumilus和Bacillus megaterium四个类群。2、从B.subtilis NSYT-3菌株克隆的CAH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全长957 bp,编码318个氨基酸;从B.pumilus OSLJ-13菌株克隆的AXE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全长963bp,编码320个氨基酸;从B.subtilis NSYT-3菌株克隆的SCP蛋白编码基因全长1146bp,编码381个氨基酸。SCP重组蛋白多肽链由三部分组成:信号肽29个氨基酸,前导肽77个氨基酸和成熟肽为275个氨基酸。模拟获得的上述三种蛋白的3D结构均符合α/β水解酶折叠家族酶蛋白结构。将上述三种α/β水解酶折叠家族酶蛋白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 28a上,然后导入到E.coli BL21(DE3)菌株中进行异源表达、镍柱纯化和SDS-PAGE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重组AXE,CAH和SCP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35.90 kDa,35.60 kDa和29 kDa;纯化倍数分别为1.30倍、7.60倍和6倍;酶活回收率分别为57.30%、46.50%和31%。其中重组AXE和CAH表现出过水解酶活,其比活力分别为0.90 U/mg和2.00 U/mg。3、重组AXE过水解催化活性的酶学动力学参数Km、Vmax和kcat/Km分别为:112.60 mmol·L-1、10.40μmol·mg-1·min-1和3.50×103min-1;重组CAH过水解催化活性的酶学动力学参数Km、Vmax和kcat/Km分别为76.80 mmol·L-1、22.20μmol·mg-1·min-1和1.60×103min-1。4、将耻垢分枝杆菌酰基转移酶(Mycobacterium smegmatis Acyl transferase,Ms Ac T)、AXE、CAH和滨海嗜热菌乙酰木聚糖酯酶(Tmermotoga maritima cetyl xylan esterase,Tm AXE)四种过水解酶(Ms Ac T和Tm AXE由本课题组其他同学纯化制备)分别与葡萄糖氧化酶偶联,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GOD-Ms Ac T、GOD-AXE、GOD-CAH和GOD-Tm AXE偶联体系转化0.14μmol的2-氯-5,5-二乙基-1,3-环己二酮(Monochlorodimedone,MCD)分别需要2.50 h、4.70 h、4.30 h和4.70 h。随后对每20 min(或每8 min)MCD的转化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氧化氢的积累,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GOD-Ms Ac T、GOD-AXE、GOD-CAH和GOD-Tm AXE偶联体系中,对MCD最大转化速率分别为34.70μmol/L/h、15.30μmol/L/h、18.00μmol/L/h和17.00μmol/L/h。
其他文献
细根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养分循环及植物生长发育甚至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敏感地感知土壤(特别是根际土壤)环境的变化。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为探讨氮沉降对不同功能型天然植物的细根性状及根际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影响,揭示不同功能型天然植物细根及根际土壤对氮添加的响应机制,论文以常绿阔叶林、毛竹林与竹阔混交林3种天然林为对象,通过不同的氮添加处理试
自功能生态学兴起以来,植物生态策略一直是研究的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过功能性状分析某区植物的生态策略,进而对该区群落构建结果进行解释。本研究以三明格氏栲保护区42种常见木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典型植物的生态策略组成、变化规律以及与群落构建结果的一致性,为解释该区植被的演变过程、系统功能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格氏栲自然保护区42种常见木本植物,总体上以高资源获取能力的策略
目前,射出长波辐射数据(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作为一种卫星遥感数据,已经成为地震研究中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资源。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OLR数据的数据量大,可以用于提取和分析序列特征的合适且有效的方法却很少;(2)缺乏大量真实震例的验证;(3)缺少考虑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些问题使得无法充分发挥OLR数据的真正研究价值。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三种基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越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未来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质量,对过去气候演变规律、突变事件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下气候变化和合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科学预测未来气候演变的基础。末次冰盛期晚期至全新世开始这段时期地球气候系统发生急剧变化,由冰期状态转换为间冰期状态,被定义为末次冰消期,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内外部气候响应的最佳时段。目前高分辨率的石笋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种新型的生物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质,细菌纤维素在食品加工、医疗、纺织、电子产品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BC的低产量、高成本限制了它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因此,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提高BC产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分离得到一株BC的生产菌,对其全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分析其基因组特征以及BC合成、调控相关的关键
南方红壤侵蚀区是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典型区域,是南方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退化的生态系统已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前提,因此对于该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第一步就是植被恢复。本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来油坑(样地Ⅰ、样地Ⅱ)与黄泥坑(样地Ⅲ)为研究区,以本土植物黑莎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化学计量、表型性状及植物抗逆性等实验研究,分析黑莎草的生长状况、
近年来,随着微藻生物技术的不断革新,紫球藻生物质的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开发紫球藻生物质是食品研发领域的热点。但是,现有微藻生物技术开发紫球藻生物质仍面临着成本高、生物量低等技术瓶颈,制约紫球藻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探究不同光质对紫球藻生长和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性能的影响;随后,研究白光和绿光协同作用下的氮浓度对紫球藻合成藻胆蛋白、油脂、多糖的影响,获得
英国东南部广泛出露的一套白垩纪时期的沉积地层,被称为白垩层(Chalk),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古环境演化信息,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以这一类地质体为载体的相关研究已有大量成果,主要集中在古生物化石、同位素研究、沉积形成年代等方面。关于这套沉积物不同区域的理化特征的详细研究还不够充分,为了更好的分析研究这类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我们选取英国东南部地区Speeton、Hunstanton、Folkstone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一种无异味、易于培养、繁殖快且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丰富的海洋微藻,而EPA在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血压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以高产EPA的三角褐指藻作为工业藻株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本研究希望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的方式筛选出高产EPA的三角褐指藻藻株,为工业化提取EPA提供科学依据和
丝状真菌降解植物细胞壁的分子机制是木质纤维素降解和植物病害防治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丝状真菌中,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受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碳源的阻遏,受纤维素诱导,这一过程主要在转录水平进行调控。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xyr1和clr-2几乎存在于所有腐生丝状真菌中,研究发现,xyr1和clr-2的同源基因在不同的物种中有着不同的调控方式。转录因子xyr1是里氏木霉中最主要的纤维素酶、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