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青年人与老年人之间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的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FFR)的差异,探讨其在揭示听觉系统老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系统对听力正常青年人(18~25岁)与老年人(60~70岁)各12例(24耳)进行言语声信号/DA/诱发的s-ABR检测,比较两组s-ABR波形图及频谱图、FFR各波潜伏期及共振峰等。结果两组s-ABR的反应波形比较显示,老年组瞬态反应部分各波潜伏期较青年组延长,FFR各波潜伏期与青年组一致,FFR各波振幅较青年组低;两组FFR的频谱分析显示,老年组FFR各频率共振峰的相对能量较青年组低。结论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FFR幅值低,提示老化使脑干神经元对频率信息的编码能力减弱,这可能是造成老年性聋患者言语识别率降低的机制之一。目的老年性聋患者常出现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特别是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研究老年性聋患者对言语信号中包络和精细结构(temporal fine structure,TFS)中枢编码的改变,对于揭示其言语识别障碍的机制至关重要。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FFR)能够用于探索皮层下对包络和TFS的编码功能。本研究将分别比较老年性聋患者和听力正常老年人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FFR的差异。方法分别在安静和噪声掩蔽(信噪比为8 dB)条件下给予时程为170 ms的言语信号/da/作为刺激声,记录14名老年性聋患者和13名年龄匹配听力正常者的FFR。通过相加和相减不同极性刺激信号诱发的反应,分别对FFR的包络部分(FFRENV)和TFS部分(FFRTFS)进行分析。同时评估受试者的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结果在安静条件下,老年性聋组相比于听力正常老年人组,FFRENVF0和H3成分的振幅显著降低,FFRENV的刺激-反应相关性亦显著下降,但FFRTFS没有类似改变。听力正常老年人组在噪声条件下,相对于安静条件,FFRENVH2、H3成分的振幅及FFRENV的刺激-反应相关性均显著降低,但在老年性聋患者中未发现类似改变。并且听力损失程度与噪声导致的FFRTFS形态变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噪声下言语识别阈与噪声导致的H2幅值改变(FFRENV),以及安静条件下FFRENV的刺激-反应相关性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老年性聋患者中,听敏度影响了包络和TFS的皮层下编码。在噪声条件下调节包络和TFS之间平衡的能力受损可能是导致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障碍的机制之一。FFR能预估噪声下言语识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