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的地位、主体、实践、价值和目标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如“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人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为人类造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这些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当今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未来总是属于青少年的。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的地位、主体、实践、价值和目标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如“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人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为人类造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这些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当今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未来总是属于青少年的。拥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是国家发展希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要重视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而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意义重大,作用不可代替。将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厚植高中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高中生理想信念、培养高中生科学精神,从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本文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并结合本人的实践教学,对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路径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分析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的实践教学和问卷调查,分析出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并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学校层面分别分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教学效果相对不佳、教师开发能力相对不足和学校支持力度相对不够;而这些问题主要与高中生缺乏对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系统性学习、教师观念落后、教材挖掘不深入和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有关。发现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是关键。文章最后从教材层面、教师层面和学校层面为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找到了落脚点。具体为:以教材为载体,丰富融入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融入方法;以学校为统领,拓宽融入渠道。最后通过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进行教学设计和效果反思,具体体现了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过程。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描绘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公平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特殊教育学校初中思政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残障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提升思想品格的主要渠道,它承担着对残障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当前,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初中思政课育人效果的理论利器是思政课的亲和力。因此,在新时代教育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主要围绕“致良知”展开。所谓“致良知”是要求人们秉持善良和正直的品德,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在此过程中,王阳明也阐述了“知”与“行”的关系问题,认为“知”和“行”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知包含着行,行包含着知,二者并驾齐驱。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把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既有利于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也有利于引导学
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个人对于国家最深层次、最具持久性的情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新的内涵、新的形式和时代特征,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这使得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变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地位也日渐凸显,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文件不断推进在思政课教学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高中生是国家繁荣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高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二零二零年我国在《国家十四五科学和技术经济发展规划》中具体提到,科技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正因如此,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希望更好的带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在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把事权逐渐下放给各地方政府,赋予各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育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自主、合作、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新理念呼唤新教法,新教法注入新活力。本文所研究的体验式教学法,旨在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增添活力,为提高教学实效性贡献力量。体验式教学法是学生通过情境,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老师的指引去感受、去体验,经过深刻的感悟获得新知识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中国传统家文化深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方面。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更加注重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与此同时,城乡家庭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领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中国传统家文化
现今,初中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愈发严峻,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暴力伤害他人事件频发,生命意识淡薄、生命认知欠缺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改善。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是从各儒家学者形成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中提炼出关于生命的存在、发展与消亡等状态的哲学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的体系,至今仍有深刻的育人意义。挖掘儒家学者关于生命教育的积极言论,并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实现生命的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是关乎学生发展的关键时刻。而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在此阶段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统一”,其中就包含“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启发性教育。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能有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讲话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教育的核心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中的出现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更快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政课因其本身具有的时效性强的特点,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信息储备量有很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更新的速度无法跟上最新的时事,教学模式也渐渐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知识和学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