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国有资本的投资在我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处于绝对的优势,采取的是国家立项、财政拨款、银行融资、政府主管、建委建设施工、管理所养护的运营机制。在这样的投融资运营模式下,我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也使得仅仅依靠政策扶持搞交通建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重点工程从资金上作重点扶持,但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的非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资金依然困难。
在此形势下,基于我国目前的融资环境,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及其项目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的研究,探讨拓宽融资途径、降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风险、提高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收益率的途径,对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相关企业参与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融资现状及融资环境进行分析,总结了适合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融资方式,并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上海市市政债券市场运作的设想,以期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开辟一崭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在融资过程中的成本分析,综合考虑了项目前期不同融资渠道的相应成本率对项目运营阶段的现金流的影响,建立了确定最优成本率模型;探讨PPP/PFI合作模式中政府和私人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从双方的合作关系引出对投资双方收益及风险分摊的分析,并以项目最大内部收益率为目标考虑合理的最优的公私出资比例,从而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合理有效地引入民间资本,提高项目收益率提出有效的建议,并以青浦区段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作了实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