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Y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构建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务工以寻求更好的发展,导致大批农村儿童交由长辈或父母一方照顾,这些儿童即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角色缺位,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对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及安全等方面产生巨大的隐患。相关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数量呈递增式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选择X县Y镇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缺失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对社会关爱机制的探讨,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推动农村儿童关爱机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X县Y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探讨X县Y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问题,从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角度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研究认为,X县Y镇的留守儿童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和适时引导,在学习、生活、品行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出现问题。虽然各方采取了若干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依然存在若干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结构不健全、学校监管不力、政府投入不足、社会关怀不够等。论文提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是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共同的责任,应由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促进该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X县Y镇农村学生调查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两类型的问卷,分别以留守儿童为研究组、非留守儿童为对照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监护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品行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及情感诉求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X县Y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分析得出对X县Y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构建的新期待,也使得本次的研究更加科学。
其他文献
学校品牌不应是舶来品,学校品牌必须具有中国气质。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铸造学校品牌中国气质的关键。为使学校品牌具有中国气质,我们应依靠学校文化的运作能力,即学
阅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阅读教育要使学生建立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必须吸纳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方法论—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思想基础和现实依据。从列宁的"和平共处"到新中国领导人始终倡导的和平外交思想,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外交原则,也为我国在21世纪确立和平
如何构建适应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已经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客观评价和分析西方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
在开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之时,我们感受到了法理学研究的欠缺,很多涉及法治的基础性理论问题没有像样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以认识论代替方法论"的思维倾向。在片面强调"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为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体质的需要,人们对自身健康需要有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来
文章利用局部Moran指数及Slogit模型分析了两岸产业转移演化特征及其微观机制,结果表明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深度阶段,产业转移与承接基础臻于成熟,台湾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联动性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从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表征和操作等层面发掘问题,从社会氛围、保障机制和监控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出现课程的分科化与综合化并行,科学性与人文性相整合,课程动态化、弹性化、职业化、乡土化及微型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