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二十年以来,单层石墨烯引起了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具有基础理论研究意义,也有实际应用价值。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许多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单层石墨烯的低能狄拉克电子除了具有传统的电荷、自旋自由度外,它还具有谷自由度。相比其他两个自由度,它还具有功耗小、相干时间长等优点。因此,谷自由度被认为是制作新一代电子器件的理想载体。本文着重研究了单层石墨烯谷电子相关输运特性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11874221,No.11774144,No.11574045,No.1120418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以来,单层石墨烯引起了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具有基础理论研究意义,也有实际应用价值。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许多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单层石墨烯的低能狄拉克电子除了具有传统的电荷、自旋自由度外,它还具有谷自由度。相比其他两个自由度,它还具有功耗小、相干时间长等优点。因此,谷自由度被认为是制作新一代电子器件的理想载体。本文着重研究了单层石墨烯谷电子相关输运特性,为进一步探寻新型谷电子器件打下理论基础。根据当前理论研究的进展,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我们首先提出在单层石墨烯中,利用静电势垒产生谷流的方法。我们发现单个极强的静电势垒可以实现谷过滤效应,即该势垒可以允许某个K(K′)谷电子通过,而相对的K′(K)谷电子截止通过。考虑多层势垒的情形,谷过滤效率有所增强,我们可以得到100%谷电子过滤效应,其过滤的谷电子对象取决于静电势垒的极性以及电子传输方向。另外,我们也研究了具有极性相反静电势垒的谷阀效应,类似于自旋器件中的巨磁阻(GMR)效应。我们证明了单层势垒可以产生较高谷过滤效率而多层势垒则可以产生完美的谷阀效应。这些结论的物理起源是强静电势垒导致原先低能区的谷自由度定义在高能区失效,换句话说,高能区的电子输运存在谷选择效应。为了进一步调控谷自由度,我们研究了基于Y-Kekul(?)晶格畸变的石墨烯结构中谷电子输运。Y-Kekul(?)晶格畸变导致体系原胞扩大为原始石墨烯原胞的3倍,也使得原先定义的K和K′谷耦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只有跳跃能修正的Y-Kekul(?)结构中Dirac电子的克莱因隧穿现象与原始石墨烯结构相似,但若在该结构中引入格点势能修正项,使得系统的镜像反演对称性被破坏,电子几乎在所有入射角内,透射系数都趋于1。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可以利用该Y-Kekul(?)结构中的谷耦合效应来有效调控谷自由度,可以得到任意调制的K和K′谷的叠加态,且该调控可以用纯电学方法实现。除了上面介绍的Y-Kekul(?)晶格畸变,单层石墨烯还存在另一种O-Kekul(?)晶格畸变,它们都已经在实验上被观察到。两种晶格畸变的区别在于在原始石墨烯六角蜂窝型晶格结构中碳-碳键长收缩的位置不同,但是原胞都扩大为原始石墨烯的3倍。O-Kekul(?)结构不仅可以使K和K′谷耦合,还使得系统打开能隙。我们证明了这种体系实质上是一种谷超导体,K和K′谷耦合导致谷Cooper对形成,产生谷收缩,并打开能隙。通过研究类似谷Josephson效应,我们发现该系统中存在具有时间反演对称的谷超流,并且可以通过栅极电压来调控谷超流大小与方向。我们也研究了α-T3模型在强磁场下的量子霍尔效应,主要关注谷自由度在其中的作用。α-T3晶格可以通过调控参数α,将石墨烯晶格和Dice晶格联系起来。该模型最新颖的特征是其具有一个无色散的平带,导致体系产生了整数量子霍尔电导。我们证明了α-T3结构中若存在无序或交错势,将破坏无色散的平带,进而影响整数量子霍尔电导的产生。我们发现在α-T3结构中零霍尔电导平台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被弱无序破坏甚至相邻的平台也被影响。当α-T3结构中仅存在交错势而不考虑无序时,原来的零霍尔电导平台附近会出现一个新的整数量子霍尔电导平台σxy=νe~2/h(ν=±2,±4,···)。新出现的整数量子霍尔电导并不依赖于强磁场,而是完全谷极化的,即电子型和空穴型的霍尔系数分别来自K和K′谷电子。总之,通过研究单层石墨中谷电子输运,我们提出了几种产生谷流的可行性方法,包括强静电势垒下的谷选择效应,O-Kekul(?)结构的谷Josephson效应,以及α-T3模型在强磁场下的量子霍尔效应等。除此之外,我们也证明了在石墨烯超晶格中可以利用Y-Kekul(?)结构的谷耦合效应来调控谷自由度。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验上开发谷自由度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方法。
其他文献
视障人士在城市交通环境中能够沿着盲道到达路口,并且借助盲杖获得环境信息。传统盲杖能够帮助视障人士躲避障碍物,但是无法提供近处人行横道、远处人行横道信号灯等相关信息。基于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简称CV)的电子行进辅助(Electronic Travel Aids,简称ETA)能够通过光敏传感器采集广域环境信息,并且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人行横道、人行横道信号灯等目标的相关
具有直接带隙的钙钛矿半导体材料,兼具低成本批量化的制备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能,近年来,在光电能源和发光学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采用溶液法合成的钙钛矿晶体而言,相对较低的晶核形成能使其易于产生晶格缺陷,进而在动量空间形成载流子陷阱态。这些因晶格缺陷导致的载流子陷阱态,会导致光生载流子经非辐射复合而耗散能量,是钙钛矿材料体系在光电能源及发光应用中所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在理解晶格缺陷形成机
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生物安全性、强近红外吸收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能力,使其在药物递送、肿瘤光热治疗和氧化应激损伤防护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临床中采用的标准疗法,然而化疗面临治疗效果欠佳、复发转移等瓶颈问题。目前,发展克服血液循
人体适应性热舒适理论由于其具备统计经验优势、相比于传统PMV-PPD模型更加准确等优点,正受到全球热舒适领域研究的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其仍属于“黑箱”模型、内在机理尚未完全清晰、数据库覆盖建筑类型缺乏传统民居建筑等问题,同时传统PMV-PPD模型忽略了太阳辐射因素,限制了适应性热舒适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现场调研、环境实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适应性人体热舒适行为调节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二维材料的出现,基于热量和载流子输运的纳米器件,成为了当代甚至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然而当前的纳米输运器件的效率仍然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构建纳米输运器件的二维材料缺乏高的热电转换效率、迁移率、合适的带隙和强的光吸收。目前虽然对体相材料中热量和载流子的输运性质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是人们对纳米范围中热量和载流子的输运机制还不够清楚。这些都严重限制了纳米输运器件的发展和进步。本论文基于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的病例数约占全球病例数的50%。尽管HCC治疗已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治疗选择仍然很有限。因此,亟待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肿瘤快速生长并伴有血液供应不足,会导致实体瘤的缺氧微环境。既往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自噬清除受损的细胞器、调节活性氧的水平并减少细胞凋亡来应对缺氧微环境,这有利于低氧条件下的肿瘤细胞的存活。因此,抑制自噬是开发潜在、
本文主要运用变分方法研究全空间上两类带深势阱的椭圆型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多解性问题.第一类是带有不定非线性项的Kirchhoff型方程,最初这类方程源自于弹性力学领域,用来描述弹性弦的微小振动,目前也较多用于流体力学领域中对理想流体中刚体运动的描述.第二类是带有奇异权函数项的双调和方程,常用于薄膜结构对外力产生弹性反应的建模.研究这些方程对弹性理论和斯托克斯流运动的求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究上述
第一部分:年轻健康髓核细胞新表型在大鼠椎间盘中的表达目的:进一步证实Risbud教授2015年美国骨科研究学会年会(ORS)推荐的健康髓核表型在大鼠髓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通过免疫荧光法、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髓核细胞新表型aggrecan、brachyury、carbonic anhydrase 3、carbonic anhydrase 12、CD24、Col
非极性a面的AlGaN基Ⅲ族氮化物由于其沿生长方向的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QCSE)得到抑制,因此在制造紫外线发光二极管(UV-LED)应用领域上具有优秀的潜力。本论文采用MOCVD技术,对半极性r面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非极性()a面AlGaN薄膜的光电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各种创新的生长技术实现了高质量非极性a面AlGaN薄膜的外延生长。例如采用In做表面活性剂、调制NH3流量、插入不同厚度的Al
痕量气体在地球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携带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痕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在使全球变暖逐年恶化,全球变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其中氧化亚氮(N2O)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产生了巨大的贡献,一氧化碳(CO)也被认为对全球变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实现对大气本底中N2O和CO的观测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保障。然而这两种气体分子的浓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