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激电法在浙江省常山县苦麻岭地区钨、锡、钼多金属萤石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ldww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浙江省常山县苦麻岭地区,地形高差较大,植被生长茂盛,且各种干扰因素较多,常规电法在该类复杂地区开展深部勘查找矿,工作效率低且找矿效果不佳。区域构造上位于华埠-新登陷褶带上方-罗村拗褶束西南段八面山矿田西部,研究对象为隐伏式矽卡岩型钨、锡、钼多金属萤石矿,矿床的形成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和寒武系灰岩的接触有关。上世纪70-90年代期间,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冶金地质队和第三地质大队相继在苦麻岭地区进行过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普查工作,初步研究了该地区的地层、构造和岩浆特征;发现有多处萤石和钨、锡多金属矿化点出露于地表,但由于矿体规模小、矿石品位低及限于当时选矿技术水平,并未对矿区的深部成矿特征作进一步勘探和评价。之后,当地小型企业和居民对浅部易于发现的矿体进行了大量的开采。1998-2006年,浙江省地质勘察院先后对研究区进行了萤石矿的普查和详查等工作,并在钻孔和老硐中发现有明显的萤石、钼锡多金属矿化,但未查明有工业价值的矿体。2004-2005年,河南省地质勘察院物探分院对研究区进行物探扫面测量,并圈定出3处萤石矿异常和1处多金属矿异常;经后期工程验证(最大勘探深度200m)和化学分析,锡、铍异常明显,但都达不到工业品位。通过前期的地质和物探工作,基本厘定了研究区的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认为:岩前花岗岩岩体受岩前短轴倾伏背斜构造的控制,呈北东-南西短轴穹窿状展布;研究区位于岩体倾伏端,且靠近岩体与沉积围岩接触地段,岩体埋藏深度较浅,成矿可能性较小,沿南西方向埋深呈增大趋势;而过去对研究区的研究和认识程度多局限于地表及浅部,对深部(大于200m)的岩体特征和成矿型研究认识程度较低。本次研究工作通过收集和分析激发极化法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现状,针对研究区复杂性特点,介绍了一种轻便并适合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快速定位预测隐伏矿的方法——双频激电法,该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仪器轻便稳定、观测精度高等优点,适合在地形复杂、环境恶劣及干扰较多的地区开展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通过测试钻孔中岩矿石的物性特征,并在已知钻孔旁进行对称四极测深试验,分析将双频激电法应用于本次研究工作的可行性。随后对全区进行对称四极测深扫面,加大极距了解深部信息,并对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给出避免和客服这些干扰的合理措施和办法;室内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采用计算机结合野外记录进行;正确识别测深曲线拐点及曲线形态,对视电阻率和视幅频率测深数据进行了二维反演,推断出花岗岩岩体的顶部埋深及界面形态,通过圈定异常发现有意义的矿化3处,分析异常分布规律并对资源远景作出评价。经布设钻孔验证,找矿效果较好。本次采用双频激电法在苦麻岭复杂地区开展找矿的实例对今后其它类似地区勘查找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广西的匙指虾,共2属12种,其中有4个为新种,它们是盲米虾属的刘氏盲米虾,米虾属的洞穴米虾、广西米虾和鎚肢米虾。除最后一种外,其余部生活于岩洞的地下水中。
以某高桩码头为例,针对在恶劣海况条件下海上梁板安装施工效率低、海上搅拌船浇筑混凝土施工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工艺创新,采用架桥机安装预制梁板、泵车上船浇筑混凝土、预
本选题旨在通过概括国内外开设的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课程现状,分析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新兴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开设,提出符合我国社会需要的MTI-CAT教学体系,并
电视是依赖于机械、计算机、电子技术、光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历经短短80多年,电视的内容便由一枚60行扫描线的美元图像发展为如今五彩斑斓的大观园世界,但是人类在视觉上
针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调度交换系统的业务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电力调度交换系统方案。本文通过对现有电力调度交换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提出将软交换技术应用于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领域研究出现了两个热点话题:体裁和体裁分析。关于对各种类型的语篇进行体裁分析的文献层出不穷,还有更多学者对学术论文各个部分进行了体裁分析
OFDM技术和MIMO技术都是未来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OFDM技术可以将宽带信道分成若干个窄带子信道,这些子信道是平坦且相互正交的;而MIMO多天线技术可以在每个子信道上获得较大的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高速化。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建设已经进入了黄金时期。目前我国居住空间建设正处于从温饱向小康,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