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和不同量的功能单体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BEM)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9、OP-21)和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憎水改性碱溶性缔合型增稠剂乳液。反应过程和得到的增稠剂乳液都很稳定。测定了增稠剂乳液的粘度、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BEM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粘度先增大后减小,乳胶粒粒径逐渐增大。考察了不同固含量下乳液粘度和透光率随pH的变化情况。随着pH值的增加,乳液的透光率先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基本保持不变;乳液的粘度首先迅速升高,然后缓慢下降。与不含BEM的增稠剂乳液相比,当乳液固含量大于0.5%,含BEM疏水改性增稠剂增稠效果和抗剪切性有显著提高,但BEM含量为8.0 wt%或更高时,增稠效果和抗剪切性反而变差。在此基础上对其增稠机理进行了讨论。此后探讨了缔合型增稠剂的临界缔合浓度,结果表明用含BEM的缔合型增稠剂的临界缔合浓度要小于使用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SEM-25)作为功能单体制备的疏水改性增稠剂。最后考察了温度及电解质对缔合型增稠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增稠剂的运动粘度下降,含BEM 2.5 wt%的缔合型增稠剂具有较好的耐电解质性能。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APS为引发剂,非离子乳化剂OP-9、OP-40和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预乳化法合成了苯丙乳液,并分别用MAA、羟甲基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对其进行了改性。使用本研究制备的疏水改性增稠剂,对制备的苯丙乳液进行了增稠,考察了增稠剂用量、pH等因素对体系粘度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体系的抗剪切性能。结果显示随着增稠剂用量的增加,体系的粘度显著增大;缔合型增稠剂在BEM含量占单体量的2.5 wt%时,对苯丙乳液的增稠作用最好,苯丙乳液的抗剪切性能有了显著地提高。与使用SEM-25改性的增稠剂相比,含BEM的增稠剂在BEM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就能起到明显的增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