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政府通过镇压“瑶乱”、平定土司叛乱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对广西的有效统治。他们在广西地区实行里甲赋役制度、实行卫所屯兵制度以及兴办教育等,力图进一步加强对广西地区的控制,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举行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是中国古代以敬老尊长、宾兴贤能、宣传教化为目的的公众性礼仪,是由政府官员与民间精英合作起来引导社会秩序的示范性表演活动,深受统治者喜爱。洪武年间,政府对乡饮酒礼加以改造,使之作为政府控制地方的工具通行全国。清代,乡饮酒礼逐渐没落,其实行情况也是时存时废。顺治年间,政府规定沿袭明代的旧例,继续实行乡饮酒礼。雍正年间,由于国库空虚,无力支持乡饮酒礼,因此就不在重视这一礼仪,各地乡饮存废无度。即使举行乡饮酒礼的地方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举办,制度不一。乾隆时,由于经济状况好转,国库充盈,遂又下令各地按照一定的规制举行乡饮酒礼。一时间乡饮之风盛行,一片盛世景象。到了道光年间,由于连年战争,加之各地灾害不断,国库更加空虚了,无力支付乡饮费用,于是下令各地乡饮自行举办。由此,作为国家礼仪的乡饮酒礼废除了,乡饮并未从中华大地消失,而是作为一种习俗在一些地方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广西地处边陲,是政府统治的末梢。政府将乡饮推行至广西时融合了地方特色,使其更便于当地人接受。尤其是在乡饮酒礼废除后,巫、道等十分具有广西特色的形式在乡饮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广西人崇尚巫、道,逢事便问巫师,乡饮中添加巫、道成分无疑更加使广西人便于接受,也更便利了这一习俗的推行。政府也对巫、道加以控制、利用,以加强对基层人民的控制。新桂系统治时,甚至禁止巫、道,并对其严加管理:规定凡是师公、道公必须到政府登记,持有政府颁发的证书才能够上岗。对其管控之严可见一斑。新桂系还倡导废除迷信,力图改良广西风俗,社祭后的乡饮习俗也逐渐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