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消费中所使用的支付方式的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子支付方式作为近年来支付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员,对传统支付方式的冲击巨大。本文以支付方式的发展历程、特点现状为出发点,在市场规模、业务模式、应用场景几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支付对传统支付的影响,并从消费者选择、支付体系建设、政策监管方面探讨了电子支付对传统支付影响的作用机制,并为日后我国支付方式建设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首先,通过对我国支付方式发展历程的介绍将其分为两大类:传统支付和电子支付,其中,现金支付是出现最早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支付方式,当面交易钱货两清人都会是它最大的特点,但随着交易金额不断增加,假币、洗钱等情况变成了现金支付的困扰。银行卡支付在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阶段规模不断攀升,解决了现金支付带来的不便,尤其是在大金额交易上其优点尤为突出,但提供银行卡支付的商家需要配刷卡机,同时还需为收单交易付费,因此银行卡消费受一定限制。票据支付由于票的签发和使用有法律规定约束,因此安全性得到很大保障,也同样因为其签发流转的复杂多样,难以掌握,使票据存在被不法分子变造伪造的可能。本文以使用终端不同又将电子支付方式区分为两类: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网上支付以互联网技术基础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买卖双方非面对面的交易,打破了交易的空间障碍,缩短了交易时间,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然而网络支付毕竟存在于虚拟网络中,由于社会诚信体系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网络诈骗时有发生。移动支付2013年开始爆发式增长,成为近年来与人们消费习惯互相影响而被普遍使用的一支付方式,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超过200万亿元,这个数字在全球位第一,但是针对移动支付软件的木马和病毒不断攻击人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并未形成。传统支付、电子支付在现阶段各有优势。
为找到电子支付对传统支付的影响程度,本文第四章从市场规模、业务模式、应用场景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传统支付与电子支付。在市场规模上,虽然各种支付方式的存在,但现金支付方式所占比例在逐年缩小,银行卡支付市场规模缓慢上升,票支付不论数量还是金额都急剧下降,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则呈现加速上升的态势。我们的日常交易需求中,现金支付被移动支付的替代效应影响较大;在预防需求中,支付方式对传统支付方式的补充作用较明显;在投机需求中,网上支付能够满足较大金额的支付安全需要,同时不受时空限制。在业务模式上,电子支付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挑战,对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都产生了影响,竞争在加剧。在应用场景上,电子支付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移动支付正逐渐成为电子支付发展的新方向,随着电子支付的成熟度和体验感进一步增强,变成了社会便民利民普惠的重要途径。移动支付的出现对银行卡支付的交易频次和交易金额有明显影响,由大金额逐渐向小金额高频次转变:在移动支付新技术应用前银行卡支付笔均交易额增加而之后笔均交易向高频小额发展。传统支付行业不甘落后,也在积极推动新技术与电子支付应用深入融合,发现新的可应用的支付场景。传统支付和电子支付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
本文第五章试图找出电子支付出现后对传统支付产生上述影响的原因,分析这些影响是如何形成并发生作用的。在消费者选择方面,以笔者公司员工作为消费研究对象为例,发现工龄、可支配收入、负债、支付场景、支付金额、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便利性是对该群体支付方式选择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支付场景为线下实体店时购物主要支付方式为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线上购物主要支付方式为移动支付、银行卡支付,且工龄在十年以下的员工更多选择移动支付;当交易金额较小时,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人数更多,当交易金额较大时,选择银行卡和网上支付人数更多;当考虑到便利度和优惠度时,更多选择移动支付,考虑到安全性,则选择现金支付银行卡支付的人数更多。在支付清算方式发展建设方面,我国现代化支付体系有力推动了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的支付清算效率,也为银行卡支付等传统支付平台提供了更完善的平台支持。在政策监管方面,电子支付面临的约束日益严厉,电子支付通过一系列政策规范约束了自身的业务服务范围,这使得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在法律法规层面逐渐向传统支付看齐,这不仅增加了电子支付的竞争力也增加了电子支付使用者的信心。
最后,经过电子支付对传统支付影响与作用机制的总结,提出了日后支付方式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传统支付应转变经营理念、加快产品创新、重视客户体验,逐渐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电子支付方式应抓住时代机遇、强化信息技术保障、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为普惠金融出一份力。
首先,通过对我国支付方式发展历程的介绍将其分为两大类:传统支付和电子支付,其中,现金支付是出现最早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支付方式,当面交易钱货两清人都会是它最大的特点,但随着交易金额不断增加,假币、洗钱等情况变成了现金支付的困扰。银行卡支付在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阶段规模不断攀升,解决了现金支付带来的不便,尤其是在大金额交易上其优点尤为突出,但提供银行卡支付的商家需要配刷卡机,同时还需为收单交易付费,因此银行卡消费受一定限制。票据支付由于票的签发和使用有法律规定约束,因此安全性得到很大保障,也同样因为其签发流转的复杂多样,难以掌握,使票据存在被不法分子变造伪造的可能。本文以使用终端不同又将电子支付方式区分为两类: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网上支付以互联网技术基础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买卖双方非面对面的交易,打破了交易的空间障碍,缩短了交易时间,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然而网络支付毕竟存在于虚拟网络中,由于社会诚信体系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网络诈骗时有发生。移动支付2013年开始爆发式增长,成为近年来与人们消费习惯互相影响而被普遍使用的一支付方式,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超过200万亿元,这个数字在全球位第一,但是针对移动支付软件的木马和病毒不断攻击人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并未形成。传统支付、电子支付在现阶段各有优势。
为找到电子支付对传统支付的影响程度,本文第四章从市场规模、业务模式、应用场景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传统支付与电子支付。在市场规模上,虽然各种支付方式的存在,但现金支付方式所占比例在逐年缩小,银行卡支付市场规模缓慢上升,票支付不论数量还是金额都急剧下降,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则呈现加速上升的态势。我们的日常交易需求中,现金支付被移动支付的替代效应影响较大;在预防需求中,支付方式对传统支付方式的补充作用较明显;在投机需求中,网上支付能够满足较大金额的支付安全需要,同时不受时空限制。在业务模式上,电子支付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挑战,对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都产生了影响,竞争在加剧。在应用场景上,电子支付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移动支付正逐渐成为电子支付发展的新方向,随着电子支付的成熟度和体验感进一步增强,变成了社会便民利民普惠的重要途径。移动支付的出现对银行卡支付的交易频次和交易金额有明显影响,由大金额逐渐向小金额高频次转变:在移动支付新技术应用前银行卡支付笔均交易额增加而之后笔均交易向高频小额发展。传统支付行业不甘落后,也在积极推动新技术与电子支付应用深入融合,发现新的可应用的支付场景。传统支付和电子支付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
本文第五章试图找出电子支付出现后对传统支付产生上述影响的原因,分析这些影响是如何形成并发生作用的。在消费者选择方面,以笔者公司员工作为消费研究对象为例,发现工龄、可支配收入、负债、支付场景、支付金额、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便利性是对该群体支付方式选择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支付场景为线下实体店时购物主要支付方式为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线上购物主要支付方式为移动支付、银行卡支付,且工龄在十年以下的员工更多选择移动支付;当交易金额较小时,选择移动支付方式人数更多,当交易金额较大时,选择银行卡和网上支付人数更多;当考虑到便利度和优惠度时,更多选择移动支付,考虑到安全性,则选择现金支付银行卡支付的人数更多。在支付清算方式发展建设方面,我国现代化支付体系有力推动了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的支付清算效率,也为银行卡支付等传统支付平台提供了更完善的平台支持。在政策监管方面,电子支付面临的约束日益严厉,电子支付通过一系列政策规范约束了自身的业务服务范围,这使得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在法律法规层面逐渐向传统支付看齐,这不仅增加了电子支付的竞争力也增加了电子支付使用者的信心。
最后,经过电子支付对传统支付影响与作用机制的总结,提出了日后支付方式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传统支付应转变经营理念、加快产品创新、重视客户体验,逐渐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电子支付方式应抓住时代机遇、强化信息技术保障、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为普惠金融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