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铁蛋白是一类铁贮藏蛋白,它可以调节生物体内铁的代谢平衡,这一过程在复杂生物体系中会受到其它活性组分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两种拥有顺式酚羟基的酚酸类似物,咖啡酸和丹参素,其结构不同体现在酚酸支链上的C=C双键(咖啡酸)与-OH(丹参素)。探究了铁蛋白-铁(Ⅲ)-酚酸相互作用的机理及三组分体系对铁蛋白和酚酸理化性质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铁蛋白-铁(Ⅲ)-咖啡酸三组分体系和铁蛋白-铁(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蛋白是一类铁贮藏蛋白,它可以调节生物体内铁的代谢平衡,这一过程在复杂生物体系中会受到其它活性组分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两种拥有顺式酚羟基的酚酸类似物,咖啡酸和丹参素,其结构不同体现在酚酸支链上的C=C双键(咖啡酸)与-OH(丹参素)。探究了铁蛋白-铁(Ⅲ)-酚酸相互作用的机理及三组分体系对铁蛋白和酚酸理化性质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铁蛋白-铁(Ⅲ)-咖啡酸三组分体系和铁蛋白-铁(Ⅲ)-丹参素三组分体系。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探究了以上两种体系中三种物质之间的作用机制。铁(Ⅲ)会与咖啡酸或丹参素苯环上的-OH进行配位,形成络合物。咖啡酸、丹参素、咖啡酸-铁(Ⅲ)或丹参素-铁(Ⅲ)均会与铁蛋白以氢键的方式结合,但对铁蛋白的结构影响不同。2.测定了酚酸-铁(Ⅲ)形成复合物的动力学曲线。酚酸浓度的增加会促进酚酸与铁(Ⅲ)形成复合物的反应速率。丹参素与铁(Ⅲ)反应的速率高于咖啡酸与铁(Ⅲ)的反应速率。推断咖啡酸与丹参素结构的不同影响了与铁离子的结合量及络合方式。3.测定了铁蛋白中铁的氧化沉淀和还原释放动力学。咖啡酸和丹参素均可以促进铁蛋白中铁的氧化沉淀和还原释放速率。铁蛋白-铁-咖啡酸体系中的初始铁氧化速率为173.506μM铁/s/铁蛋白,高于铁蛋白-丹参素体系的初始铁氧化速率(121.35μM铁/s/铁蛋白)。铁蛋白-咖啡酸体系中的初始铁释放速率为8.53 n M/s,高于铁蛋白-丹参素体系的初始铁释放速率(7.63 n M/s)。4.测定了酚酸螯合铁(Ⅱ)的能力以及捕获·OH的能力。咖啡酸螯合铁(Ⅱ)的螯合率(42.89±3.60%)显著高于丹参素(25.79±1.98%),这是由于咖啡酸提供电子的能力更强。咖啡酸对·OH的清除率(25.71±0.63%)显著高于丹参素(17.45±0.18%),这是由于咖啡酸支链上存在C=C双键,·OH会与C=C双键发生加成反应。这一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咖啡酸和丹参素对铁蛋白中铁释放的影响。5.通过SDS-PAGE电泳实验测定了酚酸对铁蛋白的稳定性的影响。铁蛋白与不同浓度(300μM,500μM)抗坏血酸、咖啡酸、丹参素作用48h后均发生降解。其中与不同浓度咖啡酸作用的铁蛋白残留量分别为37%和42%,高于与不同浓度丹参素作用的铁蛋白残留量(19%,22%),高于与不同浓度抗坏血酸作用的铁蛋白残留量(14%,3%)。咖啡酸对铁蛋白的保护作用最显著,且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咖啡酸和丹参素对铁蛋白的保护作用增强,而抗坏血酸则促进铁蛋白的降解。6.测定了铁蛋白和铁对两种酚酸抗氧化性的影响。咖啡酸的抗氧化性显著高于丹参素(26.52±1.08μM TE/m L),为31.48±0.28μM TE/m L。铁对咖啡酸的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当温度增加时,铁蛋白显著抑制丹参素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当酚酸与铁蛋白在体系中共存时,其抗氧化活性更稳定。综上所述,在三组分体系中,咖啡酸促进铁蛋白调控铁的动态平衡,有效保护铁蛋白免受自由基损伤,对铁蛋白稳定性的保护作用高于丹参素。当酚酸与铁蛋白在体系中共存时,其抗氧化活性更稳定。本研究为探究铁蛋白、铁(Ⅲ)和酚酸等多种成分的相互作用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阐明酚酸在铁蛋白氧化还原铁过程中的作用,促进铁蛋白在食品中的潜在应用。
其他文献
老龄化及其并发症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严重问题,如何预防和延缓衰老及其引起的认知问题,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研究的课题。脂肪酸是人类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表明,在饮食中添加功能性脂肪酸在一定程度上能对衰老产生的认知障碍有改善作用。通常情况下,人体所摄入的大多数脂肪酸都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而采用抗性淀粉与脂肪酸复合,可将脂肪酸运输到结肠等消化器官。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链长和不同饱和度的脂肪酸(癸酸、
研究证明,过量摄入含糖饮料有危害。因此,市场上开始出现低糖、无糖饮料。在根据企业要求,以枸杞、留兰香薄荷等为主要原料开发一款低糖枸杞复合饮料过程中,发现存在甜味剂口感不佳、产品特色风味不够突出的问题。酵母抽提物凭借其丰富的营养物质含量,具有改善感官品质、减盐降糖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肉制品、调味品等非饮料食品中。本论文以三种酵母抽提物(FA37、FA39和FG10)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理化性质,挥发
故宫博物院藏有名为《元明人书》的散帖一册,册中收有元代邓文原《芳草帖》一件。此帖前人无考。作者分析认为,《芳草帖》原为赵孟頫《水村图》卷后一跋,为邓文原大德九年至至大元年(1305-1308)南返时所书,为其早年小楷书佳作。受此卷分割影响,邓氏帖中所书诗在清代诸种诗集中出现误题。
为延长鲜食核桃采后运输储藏期,并减少销售前因储藏造成的品质劣变,采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1、3、5k Gy)对鲜食核桃进行辐照,从脂氧合酶角度出发,分析高能电子束对核桃采后保鲜的作用机理。并分析对比不同保藏手段(4℃鲜食、-18℃冻藏、热风干燥)对核桃储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脂氧合酶活力随辐照剂量升高而显著降低。高能电子束改变了脂氧合酶的二、三级结构,使蛋白结构向无序转变。5k Gy剂量处理的
本文考订了钱维城的族属与师承,最终确认钱维城并非“自幼就与钱陈群家有着密切交往”,也从未“师从过南楼老人陈书”。钱维城与陈书之子钱陈群除会试科考的师生之名外,并无家族血缘,他与陈书平生未曾谋面,故二人间亦不存在绘画授受之关联。
本课题以干燥白术片为原材料,使用75%乙醇以料液比为1:20(w/v)浸泡24 h后,得到得率为85.31±1.36%的白术醇提物,采用比色法检测其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白术醇提物中总糖、还原糖、黄酮、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分别为73.35±1.63%、4.2±0.27%、2.1±0.14%、0.65±0.03%、1.2±0.21%。这表明白术醇提物中多糖含量较高,且几乎不含有蛋白质和糖醛酸,含
鲜枣因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而备受欢迎,但是鲜枣在采后储存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产生病害,导致产品腐烂和失水而丧失商业价值,因此鲜枣的采后病害防治是鲜枣产业发展中至关要的一部分。电子束辐照是一种非热的食品加工技术,是新鲜食品加工的理想选择,因为它可以保持新鲜食品的高品质,延长货架期,还可以降低微生物存活率。本实验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链格孢菌和染菌鲜枣进行处理,电子束辐照剂量分别为0-10 kGy和0
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AKG)是一种短链羧酸分子,作为谷氨酸、谷氨酰胺等多种重要氨基酸的前体物质,不仅直接参与供能,还参与细胞内多种化学反应,具有多种生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AKG的主要生产方式有化学合成法、发酵法、全细胞转化法等。化学合成法存在安全隐患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发酵法的生产条件比较苛刻,发酵液中成分复杂很难将其中的AKG分离。全细胞转化生产
真菌引起的食品霉变是一个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现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在与食品腐败相关的霉菌中,曲霉菌和青霉菌是引起食品霉变的主要菌种。肉桂油(CIN)是一种存在于肉桂等植物体内的芳香型提取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制剂、调味品、食品等领域。然而,肉桂油易挥发及易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限制了其在食品基质中的应用,本研究拟通过脂质体包埋技术调控肉桂油的装载效率、稳定性和抑菌性能,以期为开发具备精准和长效抑菌型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