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渐突出,在城市路段早晚高峰期间车辆变道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关键问题。车辆随意变道或强制变道会恶化交通环境,造成目标车道后车产生减速或停车现象,严重时引发交通事故等风险。本文以快速路(西安市南二环快速路)高密度交通流(0.80≤V/C≤0.90)条件为研究背景,以车辆变道为研究内容,探讨了车辆变道过程及变道对目标车道后车造成的影响。首先,提取变道数据,采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渐突出,在城市路段早晚高峰期间车辆变道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关键问题。车辆随意变道或强制变道会恶化交通环境,造成目标车道后车产生减速或停车现象,严重时引发交通事故等风险。本文以快速路(西安市南二环快速路)高密度交通流(0.80≤V/C≤0.90)条件为研究背景,以车辆变道为研究内容,探讨了车辆变道过程及变道对目标车道后车造成的影响。首先,提取变道数据,采用无人机垂直拍摄快速路段,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信息,用LOWESS平滑法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根据调查数据从系统的角度对变道车辆的速度、插入角度和车辆间距等因素进行分析,构建贝叶斯网络变道模型,采用MMHC算法和基于I-CH评分准则的MMHC算法对贝叶斯网络变道模型进行学习,其中改进后I-CH评分准则的MMHC算法效果更好。采用Asia网络对变道模型进行检验,得出车辆变道模型预测精度为86.41%。通过对目标车插入角度、速度和间距进行贝叶斯网络学习后,得出当车辆初始插入角度单位时间的变化率大于3.0°时,可大概率判定车辆要进行变道,同时还得出当前后车安全间距小于4.0m时,目标车道后1车速度在1.0--3.0m/s范围内时车辆变道成功率最高;当前后车安全间距大于4.0m时,目标车道后1车速度在3.0--6.0m/s范围时,车辆变道成功率最高。其次,根据目标车变道过程与目标车道后车的关系特性,构建了高斯混合隐马尔科夫延误模型,将建模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目标车变道对目标车道后1车的影响,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目标车的纵坐标、速度等;第二阶段是目标车道后1车对后2车及后n车对后n+1车的影响,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车辆速度、间距等。根据上述两个阶段构建高斯混合隐马尔科夫延误模型,预测出目标车在变道时间(8)内,后1车至后5车分别有81.20%、66.71%、52.24%、27.36%和10.95%的时间在减速,同时还得出目标车在进行变道时会造成目标车道后车产生5.0--10.0s延误的比例约为50%,产生10.0s以上的延误所占比例约为28%,产生5.0s以下延误所占比例约为22%。模型的平均预测绝对误差为12.81%。最后,根据车辆变道风险发生概率和车辆变道后果,建立车辆变道风险评估模型,对车辆变道风险进行评估,预测车辆变道对目标车道后车产生的风险值,根据车辆变道风险值大小将车辆变道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风险为重大风险,其值为[2.091,+∞;二级风险为较大风险,其值为[1.404,2.091);三级风险为一般风险,其值为[0.717,1.404);四级风险为低风险,其值为[0.03,0.717)。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车辆变道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变道识别模块、变道风险评估模块及预警模块四个模块,其中在进行变道预警时,根据熵值法得出目标车插入角度和速度是产生车辆变道风险的关键因素。从关键风险因素出发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即快速路交通负荷度在0.80--0.90状态下,建议目标车在变道时插入角度尽量在15.0°--21.0°范围内,速度保持在5.0m/s以下,这样目标车变道对后车造成的风险相对小。本文在对高密度交通流状态下快速路车辆变道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车辆变道风险分析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快速路车辆行驶管控及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制备载anti-miR33双靶向超声造影剂(HA-PANBs),实现以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为第一寻靶物质,适配子PM1为第二寻靶物质,miR-33的反寡义核苷酸(anti-miR-33)为治疗因子的靶向载体,利用分阶段寻靶策略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内功能受损巨噬细胞的高效、精准定位,并通过巨噬细胞对载体材料的吞噬作用,完
目的: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HNS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50%。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充当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ltas,TCGA)数据库中H
随着人们对居住舒适性的要求,家用空调的噪声水平成为了用户购买空调的重要参考指标。作为空调的动力来源,压缩机是空调噪声的主要来源,但电机引起的噪声振动缺乏有效的分析手段。通过推导电机电磁力的成因,采用Maxwell计算分析工具,仿真分析了电机的电磁力密度,并通过压缩机噪声频谱验证了力密度改善的有效性,验证了所述振动噪声的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为空调压缩机的噪声分析和改善提供有效的仿真计算方法。
目的: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是一种独特的闭合圆环结构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虽然已经证实许多人类疾病与circRNA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circRNA是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成骨分化过程具有潜在的调节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
目的: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牙周组织的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牙周支持组织因炎性病变而遭到破坏,是目前人牙齿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慢性牙周炎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疾病,遗传因素在慢性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基因及其SNP与慢性牙周炎易感性之间的研究结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着不同的争议与矛盾。尤其
目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颌面部高发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为严重。颞下颌关节滑膜肿胀增厚,软骨损伤增加了疾病的难治性。焦亡是一种细胞炎症性损伤形式,NLRP3炎性小体的组装后释放炎性因子IL-1β,IL-18。MIF作为多效因子,参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在此过程中活化的NF-κB通路最具有指向性,本研究旨
蛋白核小球藻是十分重要和常见的可食性微藻,具有丰富的营养。然而,小球藻存在特殊的“藻腥味”,会直接或间接给食品带去不良风味,影响相关食品的可接受性。目前,人们对这种藻腥味的具体风味成分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以蛋白核小球藻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蛋白核小球藻及其他四种常见食(饲)用微藻的挥发性成分及其风味特征,确定蛋白核小
目的:饲鸽者肺的发病机制、肺组织病理学特点等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分析饲鸽者肺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同时探讨不同病理时期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并通过动物模型进行肺纤维化机制研究,为阻断过敏性肺炎炎症损伤和肺纤维化进展提供新靶点。方法:本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总结分析饲鸽者肺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2)分析纤维化期患者外周血Breg细胞比例、α-SMA、TGF-β1及Notc
研究目的:新疆是包虫病的流行和高发地区,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均难以有效满足包虫病的临床治疗需要。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为包虫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行方案。本研究旨在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放射治疗在包虫病治疗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其目的如下:1)探讨放射线治疗绵羊肺包虫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2)探讨放射线治疗后,绵羊肺包虫病灶组织内TGF-β1、MMP-
目的:临床上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在免疫化疗过程中,T细胞免疫特征及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DLBCL相关CD8+T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