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来源 :北方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huan00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灿烂的珍宝,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它辉煌夺目的光彩,无论是明月美酒般的唐诗还是香茗清风般的宋词,它们都是诗与乐的完美融合,古诗词与艺术歌曲的有机结合,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与西方高雅音乐艺术元素的完美相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西合璧”的珍贵产物,它赋予独特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本论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为研究对象,以印青版《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进行深入的演唱分析研究。全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产生的溯源及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从“诗乐融合”“吟唱结合”“琴歌相和”“意境营造”四方面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三章阐述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方式,从民族、美声、通俗以及吟诵四层面分别陈述了每种演唱方式的独特之处并选取了代表歌唱家及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延展。第四章以印青版《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从词曲作者的生平溯源及创作背景、词曲结构分析、词曲演唱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演唱分析主要从音色选择与“润腔”的运用、咬字归韵的处理、情绪情感的表达三方面展开进行。
  本论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另一方面结合笔者自身学习经历和演唱经验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了演唱分析,使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紧密融合,以期望理论学习能更好的支撑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实践。本论文强调中华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旺盛的生命力,试图探寻如何以音乐为载体对中国古诗词进行更好的传播和弘扬,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他文献
在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劳动、技术常常是作为非常重要的控制变量来构建模型,而其他因素如:汇率、经济波动等也会间接影响经济增长,但是在早期的模型中却没有考虑进去。通过对后发经济体汇率调整的增长效应进行研究,横向比较后发经济体长期汇率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寻找成功实现赶超的各后发经济体汇率调整和经济增长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一般规律,为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客观地看待汇率的调整对经济增
学位
在世界各国的长期发展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异日益显著,经济增长差异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焦点。传统经济学理论试图从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等方面解释这种差异的来源,虽然这些理论给出了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但它们却无法从根本上解释为什么不同国家对待创新与资本积累的态度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将大量资金投资于创新,推动经济的长期发展,而一些国家却恰恰相反,而人力资本概念的引入改变了这种困境,人们发
学位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盟成为对中国实施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最多的经济体之一。这些非关税壁垒种类复杂,覆盖我国各个产业,已成为影响中欧贸易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从源头上认识欧盟对华非关税壁垒决策的制定逻辑,理解和把握欧盟相关贸易政策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选择以欧盟对华非关税壁垒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动因展开研究。  论文运用理论分析、统计分析、以及实证研究
学位
蒙古国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位于中国以北、俄罗斯以南。历史上,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都曾经主宰过蒙古高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版图。辛亥革命以后,清朝覆亡,外蒙分裂势力趁机倒向沙俄,宣布独立。在整个冷战时期,蒙古国一直都附庸于苏联,对华政策也紧随苏联。但冷战结束之后苏联解体,解体后形成的新国家对蒙古国的控制力也日渐衰落,同时
学位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文化遗存,其以精美独特的“野兽纹”著称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类青铜器大量出现在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由于当时我国正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整理,导致大量珍品流失国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得到了有效的整理和保护,我国学术界对其所做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系统。然而截至目前,对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学术研究多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地理面积最大的多民族国家,又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此背景下,深化认识与中国毗邻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及其诸民族成为中国智囊团为助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并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任务,也是丰富中国特色海外民族志研究的紧迫任务。本文将深化对西伯利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土著民族—布里亚特民族的认识,丰富中国特色海外民族志研究,并力争在与中国毗邻的西伯利
国家形象在最近几年逐步成为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并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的国家形象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国家形象构建有着独特的地位。对于新时期的美术创作我们应当在大限度的体现少数民族文化价值,避免成为单一的美术创作素材。以全国美展少数民族题材获奖作品为案例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国家形象的塑造,
学位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整个黄河流域有很多以黄河文化为主的研究。学界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其中黄河文化已成为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一个重点研究内容。笔者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落差大、水流速度较快,在整个以农业为中心的古代,劳动人民便在不断的逐水而居、怕水、崇水、用水、治水的过程中发明了影响颇大的灌溉工具——黄河水车。因此,本研究以黄河水车作为切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