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懿辰年譜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懿辰(1810-1861),字映垣,號蕙西,又號位西,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晚期文學家、經學家和藏書家。從政十二年,歷仕道光、咸豐兩朝,官至刑部員外郎。咸豐十一年,太平軍攻陷杭州,邵懿辰殉難,其手稿大部分亡佚,傳世著作有十種,多數為殘稿,共計三十六卷。其中《禮經通論》和《四庫簡明目錄標注》兩書影響較大。邵懿辰在道光時期的桐城派學者中頗有美名,所交游者皆是當時名士賢達,返乡以后友人則多為藏書名家。研究邵懿辰之生平,有助於了解清代道光時期詩人群體的文學風尚,有助於了解咸豐時期的政治環境,有助於了解兩朝京城與江浙地區藏書家的交往情況,同時也有助於發現晚清學術史、社會史發展的細節。本論文分上下二編。上編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綜述邵懿辰的相關研究現狀;第二章簡述邵懿辰的生平仕宦及治學經歷;第三章概述了邵懿辰學術思想的發展,將其思想歷程分為四個階段;第四章旨在探討《禮經通論》對清代學者的影響,考察邵氏的歷史地位;第五章則考察其《四庫簡明目錄標注》一書的傳抄過程,認為邵懿辰死後,此書衍生出四種版本系統,其主流是孫詒讓整理本,支流是莫友芝本、朱學勤本和《書目偶鈔》本。下編以《半巖廬遺文》、《半巖廬遺詩》以及邵懿辰的日記、信札、著作手稿、題跋為主,參考《清史稿》、《清實錄》等所述時事,旁及邵懿辰交游諸人的年譜、詩文、日記、信札,爬梳剔抉,按年編次,暫成初稿,總體再現了邵懿辰之治學、仕宦、交游等經過。正譜之外,並綴《家族世系》及《譜餘》,考述邵氏家世淵源及其身後情況。
其他文献
凌源皮影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于二零一四年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后,现代化新型产业频繁出
本论文利用Minispeech和praat等语音分析软件对陈巴尔虎旗土语/s/、/c/、/x/三个擦音进行了语音分析,在这基础上建立了《陈巴尔虎土语擦音的声学参数库》。基于数据库的相关
本篇实践报告取自于作者2017年5月在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进行的“美国著名雕塑家艾伦·科尔比国际雕塑课程”英汉交传户外石雕教学口译实践活动。本文首先简单描述了
本篇报告选自大西洋月刊2017年6月出版的人物故事《劳拉的故事》。该故事作者是亚力克斯·提臧,从事于新闻记者工作,曾获普利策奖。在《劳拉的故事》中,作者不仅表达了他对菲
本篇实践报告以《无为》中第二章的汉译任务为基础。《无为》虽为大众读物,但森舸澜在书中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同时书中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使
喀喇沁左旗位于卓索图盟南部,塔子沟位于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北部地区。该地地势平坦,四面环山,二十里外有一座古塔,故名。塔子沟街道,四通八达,南通迁邑,北通翁牛特旗,东通奉
“三农”问题是中国走向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大目标下,乡村治理不仅重要,而且不易。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治理有效”的重大命题。目标是明确的,但现实又是令人困惑的:作为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乡村精英的严重流失,造成村民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集体主义弱化,乡村社会公共事务少有人问津,乡村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在乡村公共服务供给
本文是一篇教育学类学术论文的翻译报告。报告所选翻译材料节选自《国际教育学百科全书》(第三版),其中作者负责翻译的四篇论文重点关注教育评估的各类活动。此类学术论文的
本次模拟口译实践采用的语料截选自凤凰卫视经济类节目《钱沿阵地:人民币汇制改革启示录》。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为节目内容讲述,二为受访者的谈话内容。该语料文体形式
翻译为不同国家不同语言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随着学术科研实践的繁荣发展,对学术文本翻译的需求量也急速上升。然而,目前学术论文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这对学术论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