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广西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为日后深入开展广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打下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12年5月~2012年9月于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HIV/AIDS患者,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制定《艾滋病证候调查表》,收集符合标准的173例广西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常见中医症状体征,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频数、卡方检验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一、理论研究
对不同地区艾滋病中医证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云南地区、广西地区艾滋病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河南地区以脾气虚弱为主,新疆地区以气虚为主,广东地区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多见。
二、临床研究
(1)收集临床上符合标准的HIV/AIDS患者173例,中医证候分类共分为39个证型,其中肝郁气滞证、脾气虚证、湿热内蕴证、气血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中医症状体征部分67项,频次分布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多梦、夜尿多、乏力、小便色黄、腰膝酸痛、健忘、情绪抑郁、喉间痰感、咳嗽、烦躁。舌象中舌质淡红与舌质红多见;舌苔色白多见;舌苔腻多见;舌边齿痕、舌上瘀斑多见。脉象中弦脉、滑脉、细脉多见。面色中面色正常、面色萎黄、面色晦暗多见。
(2)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得出能够反映173例HIV/AIDS患者群体中医证型的症状群组合类别。第1类:咳嗽、咳痰、喉间痰感、口渴、咽干口燥、咽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头重、头痛、耳鸣。第2类:健忘、情绪抑郁、不寐、烦躁、口臭、口腻、畏寒、口苦、易感冒、神疲、乏力、口淡。第3类:脱发。第4类:自汗、盗汗、皮疹。第5类:肠鸣、小便色黄。第6类:腹胀、腹痛。第7类:关节疼痛、呃逆、胸闷、气促、心悸。第8类:多梦。第9类:口疮。第10类:五心烦热、消谷善饥。第11类:齿衄。第12类:夜尿次数。第13类:体重下降、纳呆。第14类:小便清长。
结论:对173例广西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分析发现:173例HIV/AIDS患者中,症状体征以多梦最多见,其次为夜尿次数多、乏力。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证为主,其次为脾气虚证、湿热内蕴证、气血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116例AIDS患者其症状体征以夜尿次数多为主,其次为多梦、乏力。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为湿热内蕴证、肺脾气虚证。57例无症状HIV感染者中症状体征主要以多梦最为多见,其次为夜尿次数多、乏力。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证为主,其次为脾气虚证、气血两虚证。通过证候聚类得出中医证型分为阴血两虚兼痰热阻肺证、肝郁化火兼脾肾气虚证、肺气郁痹兼心阳不振或兼瘀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神不宁证、肾气虚证、阴虚火旺证、脾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