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GPR30、ERα、ERβ、PR及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预后中的作用及意义。为临床上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供预测指标,并有助于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1例正常子宫内膜、37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93例子宫内膜组织中GPR30、ERα、ERβ、PR与VEGF的表达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ERα表达逐渐降低,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GPR30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和ERβ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ERα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高,分期越晚,阳性表达率越低。与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P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有关,随着分期增高而降低,高分化的组织表达高于中低分化。GPR30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均有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VEGF蛋白的表达与GPR30呈正相关(P=0.043,r=0.210),与ER β、PR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GPR30阳性的子宫内膜癌中,ERα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P=0.046,r=-0.273),子宫内膜癌中ER Q的表达与PR呈正相关(P=0.024,r=0.233),GPR30与ERα表达正相关(P=0.024,r=-0.234),与ERβ无关。结论:1.ER α及GPR30在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PR与VEGF也起关键作用;2.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ER α及PR可能起促进作用,而GPR30可能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化;3.子宫内膜癌中GPR30及VEGF与浸润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且子宫内膜癌中VEGF蛋白的表达与GPR30表达呈正相关。推断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可能通过GPR30进行的非基因组效应调节VEGF的表达,促进了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有利于肿瘤的发展、侵润和转移;4.GPR30表达阳性的患者中,ERα表达可能抑制VEGF的产生。推断ERα可能通过竞争雌激素和GPR30的结合,减弱内雌激素通过GPR30发挥其效应,进而减弱雌激素非基因组效应通路,同时减少VEGF的产生,抑制肿瘤的生长及侵袭转移;5.在子宫内膜癌中ERα的表达与PR表达可能相互影响,同时ERα与GPR30表达也互相影响。但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