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分枝杆菌分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非结核分枝杆菌(NTM)、麻风分枝杆菌。分枝杆菌感染是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随着HIV/AIDS在全球的蔓延,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全球3530万HIV感染者中至少1/3有结核潜伏感染,结核与HIV共感染的患者比不合并HIV感染者可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几率大29.6(27.1-32.1)倍,结核病是导致HIV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HIV相关死亡的1/5。NTM是重要的条件致病分枝杆菌,迄今为止已发现150余种NTM,已证实超过50多种的NTM对人类具有致病性,而且致病性菌种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NTM在HIV感染者中的发病率与流行高于不合并HIV感染者,艾滋病在全球流行后,NTM感染的流行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NTM感染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在欧美有高达25%~50%的艾滋病患者合并NTM感染。NTM病与结核病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且抗酸染色涂片也呈阳性,易误诊为结核病。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发生的种类、频率随着各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不同,存在区域性差异,各地分枝杆菌感染谱也不一样。不同菌种的分枝杆菌在临床治疗和耐药情况方面也有差异。因此,对HIV/AIDS合并感染的分枝杆菌菌种进行快速、准确地鉴定,探讨其菌种分布特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HIV阴性者,其中以耐INH和RFP最为严重。AIDS合并的结核病不仅仅是对单一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增高,多重耐药结核(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XDR-TB)的情况也十分严重。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HIV/AIDS患者较HIV阴性者发生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前者高达19%,后者仅6%。NTM细胞表面疏水性高,其细胞壁是阻止抗结核药物进入细胞的屏障,因此,除海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外,大多数NTM对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呈高度耐药,用常规抗结核治疗疗效不佳。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的NTM对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情况分析也鲜少见文献报道,缺乏系统性的分析。 研究目的及意义:广州地区是全国HIV高流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HIV/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操作繁琐且培养时间较长,由于缺乏有效的菌种鉴定手段,临床上常予以抗结核治疗性诊断,因而易将NTM感染误诊为耐药结核。因此,开发快速准确的分枝杆菌检测和菌种鉴定技术,建立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分枝杆菌耐药监测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多基因序列联合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地区HIV/AIDS患者与非HIV感染者感染的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通过比较两个人群菌种分布差异,了解广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分枝杆菌菌种分布特征,并在明确菌种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以罗氏培养基为基础的比例法,对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广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分枝杆菌的初始表型耐药特征。本研究有助于促进HIV/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促进HIV/AIDS合并感染分枝杆菌耐药监测系统的建立,有助于监测HIV阳性人群分枝杆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研究方法: 1.以2009~2013年133株分离自HIV/AIDS患者的分枝杆菌为研究对象,以150株分离自非HIV感染者的分枝杆菌为对照,提取分离株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hsp65、16S-rDNA、16S-23S-rDNA ITS基因,PCR产物测序后经序列分析比对鉴定菌株,分析比较HIV/AIDS患者与非HIV感染者两个人群分枝杆菌感染菌种分布差异及HIV/AIDS患者相关临床资料。 2.根据菌种鉴定结果,随机选取40株MTC和38株NTM,采用以罗氏培养基为基础的比例法,对于目前临床应用的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研究结果: 1.133株HIV/AIDS患者感染分枝杆菌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82株(61.65%),非结核分枝杆菌51株(38.35%),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为鸟分枝杆菌(15株)、鸟分枝杆菌复合群(9株)、堪萨斯分枝杆菌(7株)。 2.150株来自非HIV感染者分枝杆菌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26株(84.0%),非结核分枝杆菌24株(16.0%),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为脓肿分枝杆菌(9株)、马西利亚分枝杆菌(4株)、鸟分枝杆菌(4株)。 3.78株(58.65%)分枝杆菌来自CD4≤50个/μl的HIV/AIDS患者;74.19%的MAC及75%的其他NTM感染发生在CD4≤50个/μl水平。 4.40株MTC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TC对10种抗结核药总耐药率为25%(10/40),一线药耐药率为10.0%(4/40),二线药耐药率为20.0%(8/40),其中,对EMB、AM、RBU、力克肺疾4药全敏感。其余6种药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TH1321(12.5%)、LFX(12.5%)、RFP(10.0%)、INH(5.0%)、SM(5.0%)、MFX(2.5%) 5.38株NT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NTM对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力克肺疾,Pa)耐药率最高,为94.7%,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AK)(84.2%)、链霉素(SM)(84.2%)、异烟肼(INH)(81.6%)、左氧氟沙星(LFX)(71.1%)、克拉霉素(CLA)(65.8%)、利福平(RFP)(65.8%)、莫西沙星(MFX)(42.1%),而对丙硫异烟胺(TH1321)、乙胺丁醇(EMB)、利福布汀(RBD)较为敏感,敏感率依次为94.7%、82.1%、73.7%。 结论: 1.广州地区HIV/AIDS患者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比例显著高于非HIV感染者且菌种更为多样,HIV/AIDS患者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以鸟分枝杆菌为主而非HIV感染者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主 2. HIV/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率随着CD4+水平的降低而升高,NTM感染主要发生于CD4≤50个/μl患者。 3.广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MTC对常用抗结核药初始耐药率较低,其中,一线抗结核药中的乙胺丁醇、二线抗结核药中的阿米卡星、利福布汀、力克肺疾抑菌效果最佳。 4.广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NTM对常用抗结核药初始耐药率较高,而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利福布汀对NTM有较好的抑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