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者情绪作为行为金融理论的前沿研究内容,其所产生的波动会影响到投资者所在的股票市场,以及市场中另一主要构成者——上市公司。我国股票市场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发展至今共经历了多次的“预冷”与“高涨”波动。由于我国股市正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当中,因其起步较晚,存在问题较多。在股市中,中小投资者,又称“散户”占据了交易者的主要地位。由于股票在我国属于新兴投资产品,加之针对投资者的教育不完善,因此投资者易受市场“噪音”的影响而产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单个行为演化成的群体行为会对股票市场的某些方面例如流动性造成一定影响,产生“泡沫”等异常现象。而股票市场上所产生的波动,将会使上市公司调整自身的筹融资决策,以便降低成本、提高筹融资效率。因此,本文针对三者的联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投资者情绪、股票流动性与企业资本结构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首先通过绪论,利用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框架内容等,论述本文的研究基调与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基础板块,阐述对三者关系进行研究所需的理论与文献基础,为之后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在实证研究部分中,通过四步实证研究得出文章结论。首先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投资者情绪指标构建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六个源指标——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新增开户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市场成交量、市场收益率与市盈率纳入体系之中,构建出综合度量指标。在综合指标构建之前,根据相关性分析与图形分析,判断所挑选的指标以及其滞后项与投资者情绪的关系。之后计算具体的投资者情绪指数使其具体化,为后三项实证提供数据支持。其次,进行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流动性的因果关系分析。利用VAR4阶滞后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与脉冲分析,得出了投资者情绪是股票流动性的格兰杰原因,并且验证前者对后者存在正向的影响的假设1。第三部分实证研究,是通过包含情绪自变量与结构因变量的模型一,研究得出投资者情绪高涨会直接带动企业偏向股票融资方式,验证假设2。最后通过构建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流动性交互项这一变量的模型二,来研究三者之间的联动机制并对假设3进行验证。结果为在投资者情绪处于一定水平时,股票流动性越好,企业越倾向利用股票融资。而投资者情绪高涨,股票流动性增强同时发生时,这种投资倾向会更明显。本文最后的结论部分,通过四项实证研究,总结得出三个结论。即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与正向影响,投资者情绪对资本结构的正向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研究的不足之处。